以杂交稻及转基因作物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在解决人类粮食危机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给物种多样性、粮食品种多样性带来了巨大挑战。
然而在河北涉县,旱作梯田系统却让传统农作物“活”了下来,当地农民世代沿袭着留种传统,让这里传承保存了多达171种传统农作物种质资源。当地农业部门通过建立“种子银行”,将这些传统农作物种子通过田间种植定期更换,实现了种质资源的活态保存。
近日,由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指导承办的“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全球征集活动中,107个案例被评为“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其中,“涉县旱作梯田系统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从全球26个国家的258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
涉县旱作石堰梯田航拍图。 路海东摄
涉县旱作梯田被誉为“中国第二长城”
涉县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是典型的太行山深山区县。全县荒山多、耕地少、水源缺,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
在这样一个“千年古县”,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当地农民运用农耕智慧,以愚公移山精神,修梯造田。据记载,涉县梯田历史悠久,建造始于元,而兴于清代的康熙、乾隆年间,其后进入稳量提质期。
广布全境,山山皆有。经过近千年传承扩建,涉县建成了太行山区最大的梯田群,总面积26.8万亩,其中,核心区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王金庄梯田,约有4.6万余块,1.2万亩,分布在 12 平方公里 24 条大沟120余条小沟里。
在涉县井店镇王金庄村,远远望去,高低错落的石灰岩山上,分布着大小不等的石堰梯田,梯田石堰高度最高可达8米,小的梯田面积不足1平方米,土层厚度不足20厘米。
据介绍,涉县梯田大部分属于“叠石相次,包土成田”的石堰梯田,以石灰岩山坡为基础,以石堰为典型特征,此外部分属于土坡梯田。
“山有多高、垠垒多高”,在涉县,农民在世世代代改造自然中,将石堰梯田建造的层层而上直至山顶,除了难以改造的近九十度的悬崖峭壁,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坡面都被利用起来了。这些梯田在解决当地人生计问题同时,保持了水土,改善了生态环境。
涉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贺献林介绍说,修一块梯田,要先清基,后垒堰,因为土少,梯田底部用大石头铺垫,中间碎石分层填陷,上边是过筛细土,有的还在细土下边铺上一层薄薄的石板。这样的梯田不仅坚固,而且具有很强的蓄水保土能力,有洪防洪,无雨防旱。
记者在王金庄村看到,靠着田间路、盘山路,石堰梯田块块相连、沟沟相通,路随地修,水随路走,下雨时,雨水或通过梯田层层渗透,或顺着道路盘旋而下,不会肆意冲刷。
既要蓄水,又要保土,直至今日,当地农民下地干完农活离开前,总会很自然地把鞋底上的泥土用农具刮到田里,农民们说这是“梯田泥土来之不易,不敢随便走丢”。
历经千年风霜,仍在正常运转,涉县旱作梯田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专家称为“世界一大奇迹”“中国第二长城”。
涉县王金庄旱作石堰梯田与村庄航拍图。杨彦忠摄
形成独特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模式
涉县旱作梯田,不仅是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风景,更是在不断演进中,形成了独特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模式。
贺献林认为,“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之所以仍在保持运转,靠的就是延续700多年的‘藏粮于地’农耕技术、‘存粮于仓’仓储技术和‘节粮于口’生存技巧。 ”
家有良种传万代,地种百样不靠天。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涉县当地村民运用农耕智慧,建造起了规模宏大的石堰梯田,梯田里农林作物丰富多样,既有花椒、核桃、黑枣等经济林木,又有柴胡、连翘等药用作物,更为普遍是谷子、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
粮食作物、蔬菜作物、药用植物、林果产品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多样化的食物资源,为生活在涉县旱作梯田的村民提供了有力的粮食生计安全保障。长期以来,当地农民在这片赖以生存的梯田上,探索多种种植模式,逐步提高土地收益率。
在王金庄村,记者看到,不少梯田最外边栽植着花椒树、核桃树等林木,中间则种植玉米、谷子等农作物,最里面边会栽植豆角、丝瓜、黄瓜等蔬菜。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外层种植花椒树、核桃树可以防风固土,防止水土流失;同时保护里层的粮食和蔬菜作物。
“涉县旱作梯田系统通过‘混林农’模式,复合种植花椒、谷子、核桃、黑枣、柴胡等作物,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生态农产品。”贺献林介绍说,“据统计,涉县旱作梯田系统种植或管理的农业物种有26科57属77种,共有包括171个传统农家品种。涉县旱作梯田上的农作物,像花椒、核桃、黑枣、柴胡、连翘等特色农产品,先后申请为地理标志产品;王金庄先后被评为省级、国家级传统古村落。”
“种子银行”让传统农家种植品种“活”下来
涉县旱作梯田系统2014年被农业部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现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地。
能够获得如此殊荣,源于这里收集保存了大量传统农作物种质资源。“当地村民世代沿袭的留种习俗,保存了大量玉米、谷子、小麦、花椒、豆类等作物的农家品种,增强了旱作梯田农作物的遗传多样性与稳定性,增强旱作梯田的农业生产抵御病虫害及旱涝灾害的能力,使得旱作梯田得以始终存续。”贺献林向记者介绍道。
红没丝豆角、紫扁豆角、黑花豆角、灰小豆角;黄皮南瓜、老来青南瓜;青谷、黄谷、红谷、毛谷……陈列架上摆着的瓶子,标签、品种、编码一目了然,这是涉县王金庄农民“种子银行”的一角。
记者从涉县旱作梯田协会了解到,目前协会已经收集保存传统农作物77种171个种质资源。其中,77种传统作物包括小豆、豌豆、眉豆、菜豆、蔓菁等老品种,仅豆角类就保存了16个品种,其中红没丝这个老品种的豆角颇受百姓青睐,基本上年年都会种。
据了解,王金庄的“种子银行”采取的是活态保存,即对种子实行定期更换和田间种植。
“生物多样性中,基因多样性存在于百姓日常生活中,目前我们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实行传统农家品种就地保护模式。”贺献林说。
近两年,涉县农业农村局在组织开展王金庄传统作物品种普查、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乡村社区种子库,村民确需从种子库领取种子进行田间种植的,需在收获后加倍返还,并制定实行定期更换和田间活态保护制度。一般作物每两年更新一次,特殊品种一年更新一次,从而构建起社区种子库保存与农民自留种相结合的传统农家品种就地活态保护模式。
作者:张铭贤 赵征 蒿文祥
编辑:潘圆圆 签发审核:杨凡
重庆多举措确保高温期间生态环境安全
近期,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据中国天气统计,截至16日,重庆连续9天气温超4...(49962)人阅读时间:2022-08-22黄石“灰色”变“绿色”,城市更宜居
盛夏时节,蓝天白云下,行走磁湖边,湖光山色,灵气袭人,宛如画中游;穿越黄荆山脉,条...(32899)人阅读时间:2022-08-12中国环境报文章:安徽黟县创建国家生态
近年来,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坚持以迈入高速时代、打造美丽黟县为主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58201)人阅读时间:2022-08-12广西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两法衔接”走深
日前,广西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以下简称两法衔接)机制新闻发...(47710)人阅读时间:2022-08-12入河水污染物总量仍然较大,广东督导推
国考断面攻坚达标,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省委...(53790)人阅读时间:2022-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