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8人气:加载中...
进入四月,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新疆且末县,逾9万亩“沙漠人参”喜获丰收,种植户们在沙海中挥锹“淘金”,摘取埋藏在漫漫黄沙之下的丰硕果实。
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新疆且末县,逾9万亩“沙漠人参”喜获丰收。安外尔江 摄
连日来,在新疆巴州且末县的河东治沙站,当地农民正忙着采收梭梭根部种植的肉苁蓉。大家挥动着铁锹,手脚麻利地挖开黄沙,将一颗颗身披鳞甲的肉苁蓉采挖出来,一会儿的工夫,编织袋里就装满了丰收的果实。
新疆巴州且末县肉苁蓉种植户田来群说:“现在且末县河东治沙站种植了上万亩的防风沙治沙林,林下接种肉苁蓉已经超5000亩。今年春天采挖的是1600亩,目前,已采挖100多吨。每公斤价格在7元—8元。”
肉苁蓉又叫大芸,是一种寄生在梭梭根部的植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肉苁蓉的丰收,既给新疆且末县生态治沙工作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解决了生态治沙成本高的瓶颈制约,肉苁蓉产业也成了风沙沿线农民增收和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的一条重要渠道。
新疆巴州且末县河东防风治沙站站长阿巴斯·艾萨说:“我们治沙基地从2005年开始引进梭梭苗,2007年开始接种肉苁蓉。春季亩产量50公斤到200公斤左右。”
种植户们在沙海中挥锹“淘金”,摘取埋藏在漫漫黄沙之下的丰硕果实。安外尔江 摄
茫茫沙漠中,一条金色的致富之路被勇于探索的且末人铺就,通过招商引资建设、股份制经营、单位认领、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等多种经营方式,让寂寞沙漠不再被世人冷落。近年来,新疆且末县不断发展肉苁蓉产业链,实现肉苁蓉价值最大化利用,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带动更多种植户增收,将肉苁蓉变成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敲门砖”。(刘雨珊 党婷 库迪热提江)
责任编辑:张丽 签发审核:潘圆圆
来源: 中国新闻网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生态头条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中国新闻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生态头条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生态头条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