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2-12人气:加载中...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这片被誉为“死亡之海”的广袤沙海,曾是无数探险家眼中的禁地,也是当地居民面临的不可逾越的自然屏障。然而,在过去的40多年里,这片沙漠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绿色革命。2024年11月28日,随着塔克拉玛干沙漠3046公里绿色阻沙防护带在于田县的最后50公里合龙,标志着全球最长环沙漠生态屏障的正式闭合,这是我国防沙治沙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墨玉县全面推进防沙治沙工程 (墨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早在1978年,我国就启动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该工程覆盖东北、华北至新疆的万里风沙线,旨在构建一道绿色生态屏障,抵御风沙侵袭。新疆作为“三北”工程的重要区域,将这一工程视为百年大计,积极推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治理工作。经过数十年的努力,2022年,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结果显示,新疆荒漠化土地减少1956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减少242.82平方公里,首次结束了沙化土地持续扩张的历史,森林覆盖率提升至5%以上,人工绿洲面积增至10万平方公里,初步扭转了沙进人退的局面。
2023年11月,新疆启动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聚焦沙漠南缘剩余的285公里缺口,涉及叶城、皮山、策勒等县域。这场阻击战的目标是通过封沙育林、造林种草、工程固沙等手段,彻底闭合3046公里绿色阻沙防护带。为实现这一目标,新疆采用了“工程治沙+生物固沙”的模式,包括草方格固沙、光伏治沙等创新技术,有效提升了治沙效率。
2024年5月,中铁建发展集团在民丰县和于田县启动了固沙锁边项目,通过高立式沙障、草方格、宽林带三道防线,构建了“固沙+阻沙”的综合防治体系。
经过一年的奋战,2024年11月28日,塔克拉玛干沙漠3046公里绿色阻沙防护带在于田县完成最后50公里的合龙,标志着全球最长环沙漠生态屏障的正式闭合。这一工程的建成,不仅有效阻隔了流沙的蔓延,保护了绿洲、铁路及能源基地的安全,还显著改善了周边地区的人居环境。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雷加强表示,随着锁边工程的闭合,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提质增效。通过优化树种结构、提升植被覆盖度、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等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防沙治沙的成果。同时,他还强调,防沙治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投入。
为了巩固和扩大防沙治沙的成果,2024年12月,新疆批复了“一圈两区三线”的治沙方案。该方案提出了“一圈”(锁边工程)、“两区”(风沙策源地攻坚区)、“三线”(防风固沙阻隔带)的宏观布局,旨在统筹生物治沙、工程治沙与产业发展。到2030年,新疆计划完成沙化土地治理3514.49万亩,推动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随着“一圈两区三线”规划的深入实施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我国防沙治沙事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绿色革命不仅将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也将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和示范。(墨玉县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张丽 签发审核:潘圆圆
来源: 央广网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生态头条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央广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生态头条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生态头条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