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今年全国水生态环境形势如何?8月29日,生态环境部公布2022年上半年全国水生态环境形势研判情况,给出了“喜忧参半”的讯息。
生态环境部表示,今年上半年,3641个国家地表水评价考核断面中,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5.7%,同比增加4.0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1.1%,同比减少0.8个百分点,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持续改善。
但同时,全国水生态环境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突出,部分地区汛期污染强度大,消除劣Ⅴ类工作滞后。
汛期水污染不容忽视,这道难题怎解?
记者在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图表中看到,目前16个劣Ⅴ类水质断面,分布在11个省份。其中,云南省数量最多,为4个。
18个水质明显恶化断面中,内蒙古自治区数量最多,为3个;河北、云南、河南其次,为2个。
在生态环境部的信息发布中,记者特别留意到了“全国汛期污染强度较大的前50名断面名单”。
何为“汛期污染强度”?来自官方的解释,其是指某断面汛期首要污染物浓度与考核目标浓度限值的比值。
我们看到,今年上半年汛期中,地表水污染强度数量较多省份为山西(9个)、江西(5个)、云南(5个)。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查哈阳乡断面、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凤山桥边断面、福建省三明市永安贡川桥断面汛期污染强度位于全国前3名,分别达到考核目标限值的17.6倍、17.3倍、17.1倍。
记者关注到,早在今年2月,生态环境部就印发《关于开展汛期污染强度分析推动解决突出水环境问题的通知》,指导各地开展汛期污染强度分析,着力突破面源污染防治瓶颈。
彼时,在这份《通知》中,生态环境部解答称,之所以关注汛期污染强度,主要是因为其反映监测断面汛期污染程度与水质目标之间的差距,有利于精准识别平时水环境质量较好、汛期污染物浓度大幅上升的情形,也利于分清相关行政区域面源污染防治责任。
如何监测汛期污染强度?生态环境部要求各地以汛期水质劣于Ⅴ类河流断面、劣于Ⅲ类饮用水水源地断面等为重点,选取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或其他便于监测的特征指标,因地制宜开展汛期污染强度监测分析。
也就是说,重点监测对象是劣Ⅴ类河流断面,以及劣于Ⅲ类的饮用水水源地;重点指标是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
而按照要求,无论是国控断面还是省控断面,自动站还是手工站,都要开展监测。
此外,生态环境部还强调,鼓励各地探索将汛期污染强度纳入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有效推动上下游协同治理。对汛期污染强度高、城乡面源污染防治相对落后的地区,督促指导当地认真组织溯源排查,扎实整治城乡面源污染。对各类借汛期排污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依法查处并向社会公开。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目前,生态环境部已向相关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印发预警函,压实相关地方主体责任;针对久拖不决的突出问题,将组织开展独立调查,督导帮扶问题所在行政区域研究对策,推动问题解决。
此前,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污染物质量排名一直是生态环境部的“重要抓手”,以往的“地表水质量排名”和“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指数排名”两大排名,在治理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的过程中,都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
而对于开展汛期污染强度分析,也有资深人士表态,称这是水污染治理的一个重要突破。
汛期水污染为何被反复提及?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为何成为痛点?
“一些地方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治标不治本,一场大雨后就现出了原形。”在今年3月的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指出,水环境方面,一些地方历史欠账比较多,表面上污水处理厂建起来了,但是收集管网质量不行,一些城市管理比较混乱,旱季垃圾、污水往雨水管网里面倒,雨季就一股脑出来了。
“这里既有基础设施不健全的原因,也有我们一些城市管理混乱的原因。”发布会上,张波如是说。
在生态环境部珠江流域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刘晓丹看来,汛期的面源污染问题已逐步上升为制约水环境持续改善的主要矛盾。
“汛期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累积性等特点。其监测点位难以布设,污染程度不易量化。”刘晓丹进一步指出,在汛期,尤其是初汛的首场降雨过程中,雨水可能裹挟着企业园区屋顶、硬质道路上残留的生产物料进入雨水管道,最终通过雨水口排入受纳水体,造成环境污染。
一位业内环保工作者对记者表示,汛期污染中,原因之一还有污水处理厂溢流。雨季污水处理厂进水量大增,导致超负荷运行,经常会造成污水处理厂溢流。
刘晓丹同样表示,在汛期,尤其是降雨强度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情况下,雨污合流造成污水量超出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使得未经处理的污水不得不通过溢流口直接排出,造成较大的污染隐患。“因此,污水处理厂的溢流口、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雨水口都应作为汛期污染管控的重点对象实施严格管理。”
刘晓丹认为,城市内河涌和养殖退水沟渠主要汇集的是城市和农业面源污染,由于责任主体难以界定,应由相应地方政府兜底作为汛期污染管控的一般对象实施常态化管理。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汛期治理的对象,主要还是面源污染,包括沿河畜禽养殖场、工业集聚区、涉水排污企业、尾矿库,以及污水处理厂等。治理汛期污染,将推动这些企业严格执行排放标准,提高污水的收集率和处理率,保证所有污水应收尽收,并且完全处理到位。
记者梳理发现,进入汛期以来,不少地方强化风险意识,加强水环境质量监管,统筹安排,严密防控污染源,确保汛期水环境安全。
在河北邢台,强化水质监测预警,利用水生态环境指挥调度平台,实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预警、溯源、交办和反馈;水指挥中心24小时值班值守,重点对降雨期间利用雨水口排污问题进行现场核查、督办和通报,督促污水处理厂提前加大收水量,腾出管道余量,加大运行负荷。
在浙江衢州,今年以来,在全国率先探索汛期污染强度应用场景建设,打通生态环境、水利、住建、农业农村等20个部门的50多个数据系统,归集水环境质量、水雨情、水文、水污染源、水利工程等涉水数据近8000万条,接入184座水质自动监测站、4座气象站、3座水文站实时数据,形成汛期污染强度实时感知系统。截至目前,已发出汛期污染强度超标预警信息53条。
在江苏通州,先后开展“首季争先”“对标进位”等水环境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围绕工业企业、支流支浜、畜禽养殖、入河排污口等开展溯源排查272个点位,梳理汇总污染源清单和问题清单,形成整改措施42项,因地制宜制定“一断面一方案”,动态更新、挂图作战,汛期水质较去年显著提升。
就在8月,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也印发《汛期国控地表水断面加密监测方案》,开展汛期国控地表水断面加密监测工作,为环境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针对部分地区汛期污染突出问题,各流域局也积极行动,持续开展汛期水污染风险防控。
黄河流域局全面排查流域水质异常波动断面,加强预警分析,督促指导各省(区)开展汛期污染强度监管;淮河流域局持续督促淮河流域各省及涉省界地市密切关注淮河干流、主要支流省界和闸坝上游等重点区域水质状况,强化信息通报,落实联防联控,督促水质异常断面上下游加强协作、联合会商,确保有效应对、妥善处置。
从上半年公布的数据不难看出,水环境治理不能停留在“一朝一夕”,面对今年气候异常天气频发的状况,不少地方旱涝灾害面临严峻形势,各地还需全力以赴,未雨绸缪、提前谋划,确保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
作者:中环报记者张黎
编辑:潘圆圆 签发审核:杨凡
陕西借督察整改“开方抓药”守好绿水青
督察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体检单,是加快美丽陕西建设的好方子。近年来,陕西以中央和省...(32079)人阅读时间:2022-08-30几分钟完成了一次非现场执法!元宝山大
随着生态环境执法垂直管理改革完成,各级生态环境执法部门的职责职能发生了变化,更多的...(49490)人阅读时间:2022-08-30河北今年已完成2287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
走进河北省涞水县三坡镇松树口村,群山环绕、绿树成荫,村前的拒马河碧波荡漾。村里有个...(42083)人阅读时间:2022-08-30中国环境报评论:保护好支流小微水体
全国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指出,干流是江河湖库的大动脉,沟、渠、塘、坝等小微水体是...(39160)人阅读时间:2022-08-30邯郸:小小“口袋书”成了企业治污“好
物料大棚外临时贮存易产生扬尘的砂石物料,未采取有效覆盖和遮挡措施,今天下班前必须整...(37976)人阅读时间:2022-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