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绿色低碳发展(乳山)现场推进会在乳山隆重召开。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青松与乳山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大治为乳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揭牌。
8月26日,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主办,中共乳山市委、乳山市人民政府承办,乳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威海市生态环境局乳山分局、乳山市牡蛎协会、中国核电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乳山市育犁农业发展集团协办的中国县域绿色低碳发展(乳山)现场推进会在山东省乳山市成功召开。本次推进会围绕“双碳驱动 绿色发展”这一主题,研讨“双碳”目标下县域绿色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方向与路径、经验与成果,并为乳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揭牌。
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原国务院三峡办副主任、原环境保护部党组成员胡保林,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霍太英,威海市副市长邓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总工程师韦洪莲,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马爱民,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樊景凤,乳山市委书记刘奎忠,乳山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大治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青松主持会议。
胡保林在主题演讲中指出,我国已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国家战略。当前,要把“双碳”要求渗透到整个发展进程的各个环节,综合运用好全部政策工具和治理手段,积极主动推进“去碳化”进程,根据我国地区差异性大的实际,分梯次、分阶段因地制宜制定及有序实施本地区的碳达峰碳中和施工图。要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改善环境质量,告别资源依赖,提高碳汇能力,用好绿色投资,推进能源、交通、工业、农业、建筑、消费等领域的低碳零碳革命,不断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国家。
韦洪莲围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分享了见解与看法。他表示,“无废城市”建设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任务,需要各相关部门协同推进。“十四五”期间,要通过建立完善“无废城市”建设评估机制,降低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填埋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加强全过程管理,强化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不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常纪文介绍了乡村振兴视角下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必要性、具体路径和保障措施,并为乳山等县域绿色经济转型发展提出了若干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可行性建议。他指出,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依托基础、发挥特色,让“沉睡”的生态资源高质量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使百姓和企业真正受益。
马爱民指出,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同时面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碳达峰碳中和两大战略任务。环境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高度同根、同源、同过程特性和排放时空一致性特征。要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以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为关键,以优化治理路径为重点,以政策协同、机制创新为手段,实现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
樊景凤指出,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积71%,作为地球气候的调节器,海洋同时也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包括由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构成的滨海湿地碳汇、海洋渔业碳汇、海洋生物碳泵和海洋工程碳汇。“十四五”期间,一要推进碳监测评估试点,开展重要陆海生态系统碳汇监测,形成覆盖全国主要区域的碳监测网络;二要补齐碳监测技术短板,加强监测分析、设备检定等技术方法和标准规范体系研究,完善质量控制和量值溯源技术体系。
乳山市区位优势独特,生态环境优美,先后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荣誉。近年来,乳山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走出了一条生产与生活相协调、环境与发展相促进的生态文明创新之路。刘奎忠表示,乳山市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同各方建立更紧密的合作机制,精准、科技、安全降碳,推动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当好绿色低碳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和示范者。
作者: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供稿
编辑:潘圆圆 签发审核:杨凡
五部门推进10个领域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发
8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以...(54153)人阅读时间:2022-08-30平台推出“个人碳账户” 消费者“尝鲜”
今年夏天,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极端天气现象变得更加频繁,而碳排放被认为是引起全球气候...(47792)人阅读时间:2022-08-30我国快递包装一年碳排放超2000万吨,需种
2020年中国快递包装碳排放总量为2395.84万吨CO 2 E(二氧化碳当量,包括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等)。...(50515)人阅读时间:2022-08-30我国快递包装一年碳排放超2000万吨,需种
2020年中国快递包装碳排放总量为2395.84万吨CO 2 E(二氧化碳当量,包括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等)。...(50515)人阅读时间:2022-08-30低碳技术发展和支撑能力短板明显?专家
创新+产业化已成为一种适应并驱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国有重点大型企业原监事会主...(35558)人阅读时间:2022-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