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新闻网_环境科技宣传专业委员会

当前位置:

我国快递包装一年碳排放超2000万吨,需种植相当于一个北京市土地面积的树木才能抵消

时间:2022-08-30 15:08人气:来源: 中国环境

“2020年中国快递包装碳排放总量为2395.84万吨CO2E(二氧化碳当量,包括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等)。”这是近日即将发布的《2021—2030中国快递业绿色包装碳减排潜力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测算出的快递包装碳排放量。

同济大学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浙江省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杜欢政教授告诉本报记者:“这些碳排放需要种植相当于一个北京市土地面积(16410平方千米)的树木才能抵消。”

记者了解到,随着快递量的增长,2020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达833.6亿件,与2018年相比,增长接近70%。

《报告》显示,目前,大多数塑料快递包装都随着生活垃圾填埋或焚烧了。在“双碳”目标下,未来快递包装如何实现源头减量化、资源化?成为快递业内一个重要的课题。

消耗快递包装1576.8万吨,碳排放总量达2395.84万吨CO2E

“我们以2020年各类快递包装材料的消耗量为基础,计算出了当年快递包装的原材料生产、加工生产以及废弃包装处理三个阶段的碳排放量。”浙江省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郭巍向记者介绍,这些快递包装包括瓦楞纸箱、快递信封袋、一次性塑料快递袋、编织袋和泡沫箱以及三种辅助包装材(塑料快递运单、胶带和填充塑料)等。

根据《报告》,2020年,我国各类快递包装产生总量合计为1576.8万吨(这一数值在2018年仅为930万吨),碳排放总量为2395.84万吨CO2E。当年,我国人均快递塑料包装消耗量为1kg,这相当于2020年中国每人一年在快递包装上消耗了100个超市中号塑料袋(一个中号的超市塑料袋重量大概10g左右)。

据介绍,我国快递包装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在较大程度上受到包装在原材料生产和加工生产两个阶段碳排放的影响。

2020年这上述两个阶段所产生的碳排放总量为437.42万吨CO2E。其中瓦楞纸碳排放占比最高,接近75%;其次是一次性塑料袋,占11.57%。其他主要的碳排放来源是填充塑料、快递单和信封袋,分别占4.18%,2.98%和2.39%。

我国快递包装一年碳排放超2000万吨,需种植相当于一个北京市土地面积的树木才能抵消 

值得注意的是,废弃包装处理阶段的碳排放总量为265.39万吨CO2E。瓦楞纸在废弃包装处理阶段碳排放量为176.30万吨CO2E。塑料包装燃烧处理也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以一次性塑料袋为例,通过燃烧处理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21.23万吨CO2E,通过填埋处理产生温室气体排放量仅为5.42万吨CO2E。

2030年快递量将达1105亿件,塑料包装末端处置成难题

“目前能够再生利用的废弃快递包装主要是瓦楞纸。”郭巍说。

据了解,对于纸质制品,一般能得到较好的回收和利用,占比达到80%;但塑料类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困难、再生成本高、再生利润低,造成当前我国快递包装废塑料约99%(质量比)混入生活垃圾,不仅加大了环境承载压力,也造成了资源浪费。目前,填埋和焚烧的塑料类快递包装材料末端处理方式对整个快递包装材料全生命期碳排放影响较大。

《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的快递业务规模将达到1852亿件,到2030年将快速增长到2323亿件。未来十年快递业也将迎来爆发潮,到2030年,将达到1105亿件。

《报告》设置了各种塑料包装材料的6种类流向情景,对塑料包装碳排放进行了预测,数据显示,可降解包装材料不管是通过填埋还是堆肥方式进行末端治理,产生的碳排放都偏高,且处理处置方式所需条件较为严格。相比之下,推广应用循环包装塑料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塑料废弃物产生,也能减少快递包装材料所导致的碳排放。

我国快递包装一年碳排放超2000万吨,需种植相当于一个北京市土地面积的树木才能抵消

然而,近年来我国试点推广应用快递循环包装时却发现很多问题。

《报告》指出:“常温循环快递包装目前在各快递企业应用率极低,在应用最为广泛的快递企业之中也仅占其快递业务量的不到1%。很多知名快递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循环快递箱,但大都处于观望阶段,性质上更多为活动性推广,活动结束之后没有持续性推广的计划。”

据介绍,除循环包装箱外,循环塑料袋的推广也并不顺利。不同于循环箱需要占据大量的空间,塑料袋具有回收方便、成本低等优势。但目前无法推广的症结在于:快递塑料袋的主要使用者并非快递企业,而是电商企业,大量从个体电商发出的循环袋并没有再流回电商的逆向物流体系支持;另一方面,快递一次性塑料袋拥有极低的购买成本,这一成本中没有包含环境影响的费用,电商企业并无经济动力使用循环塑料袋。

循环利用无法形成闭环、缺少强制性政策、消费者习惯尚待形成

事实上,治理塑料污染也是我国固废治理的重点内容。

2020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意见的通知》提出,推进快递包装材料源头减量,推广可循环包装产品。

2021年,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包装,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到1000万个。

但实现塑料快递包装减量化、资源化仍存在多方困难。

一是各方责任不明,产生的成本没人买单。

《报告》指出,快递包装废弃物中由快递企业产生的仅占10—30%,绝大多数的包装来自生产商、电商及客户,主要以电商为主。生产企业、电商平台和商家、快递物流企业和消费者作为产业链各环节主体,都应承担绿色包装的责任。循环快递包装及其逆向物流都会产生成本,责任不明导致这些成本目前无人买单,循环利用无法形成闭环,目前的部分试点成效并不理想。

其次是缺少强制性的政策,循环包装标准不一。

目前对于循环快递包装的使用多为鼓励、引导性政策,缺少强制性政策。消费者端的快递循环包装产品规格、标准不一,有些循环包装每次使用导致的碳排放大于使用一次性包装,背离了循环经济的初衷。而且在后疫情时代公共环境卫生标准更加严格的情况下,循环箱/袋使用后进行清洗消毒的标准缺失。

另外,消费者使用习惯尚待形成。快递循环包装逆向物流体系构建有两个关键节点,从消费者到回收点,和从回收点到处理点。在习惯层面,长期的巨量化非绿色物流服务,已磨合形成生产制造、电商和物流企业及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要改变这种习惯,需要一定时间。对于回收快递包装,部分消费者表示,“没听说过包装可以回收”或者“见过回收快递包装的,离家远,送过去不方便”。部分快递企业将回收点设在了末端派件网点,虽然多在社区周边,但距离也有1—2公里,且现场拆解快递的消费者少之又少。

塑料快递包装减量化、资源化路在何方?

基于各方面原因,塑料快递包装减量化、资源化未来之路应该如何走?

杜欢政教授指出,循环快递包装的推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形成产业链和生态链,循环快递包装问题应和垃圾分类、减塑限塑政策结合起来整体进行考虑。

他认为,首先,要推行生产者和消费者责任延伸制度,使生产企业、商家、快递物流企业和消费者,都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和成本,使各个利益相关方达到协调和平衡。解决循环快递包装的大规模应用制度层面上的问题。建议分品种、分场景地根据生产者和消费者责任延伸制度,推出循环快递包装应用的细化实施方案,在快递包装碳排放量高的省市自治区,先行开展试点。

其次,应该将快递包装废弃物纳入地方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的建设体系中进行治理,由地方政府牵头作为产业链各方的链接“中枢”,推动循环快递包装协同和共享机制操作范式的标准化、规范化。

另外,推行“一次性包装收费政策+循环包装押金制”。解决循环快递包装“难回收”的问题,需在电商企业和消费者端推行“一次性包装收费政策+循环包装押金制”。如,快递包装的一次性可降解塑料袋向消费者收费1元钱,但是如果消费者选用循环包装,押金3—10元不等,消费者取出快递内件后,把循环包装送到家附近的快递包装回收网点或驿站网点,押金再进行退还。用经济手段激励电商企业和消费者改变使用习惯。

最后,支持有网点体系的企业成为城市公共环境服务商也尤为重要。杜欢政教授认为,快递公司网点能够较好地实现绿色配送、绿色回收;大型石化企业加油站,也可以成为废塑料循环回收体系的服务网点……可将上述网点纳入城市公共建设配套设施,在资金、用地上予以支持。

原题:我国快递包装一年碳排放超2000万吨  专家:需种植相当于一个北京市土地面积的树木才能抵消

作者:中环报记者乔建华

编辑:潘圆圆 签发审核: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