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新闻网_环境科技宣传专业委员会

当前位置:

“两山”实践案例|邯郸复兴区:钢城“污染源”蜕变为后花园

时间:2022-11-28 10:49人气:来源: 中国环境APP

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因钢而生,却也因钢而痛。近年来,复兴区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不断做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伴随着越来越多蓝天碧水,这座“钢城”悄然实现绿色转身,曾经的城市“污染源”蜕变成为“城市后花园”,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复兴特色”的老工业区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之路。

生态环境部近日公布的第六批“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中,复兴区成功入选。

生态修复,扮美扮靓绿水青山

摒弃“黑色GDP”,绿色转型对“钢城”复兴区来说,是一场伤筋动骨的战役。“没有伤筋动骨,就没有脱胎换骨。”复兴区委书记李少锋语气坚定,瞄准绿色目标,向污染宣战、向落后产能宣战。

近年来,复兴区累计压减钢铁产能477万吨、煤炭焦炭产能317万吨、火电产能5.1万千瓦;拆除“散乱污”和“两高一低”企业861家,各类违建7000处、300万平方米,腾退土地1.5万亩。

截至今年10月,复兴区PM2.5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76%,优良天数累计226天,同比增加17天,越来越多的蓝天白云让城市底色更靓。

春夏时节,步入园博园内清渠如许、山顶环廊观景台,脚下梯田、花海、碧水一览无余。谁也不会想到,这处282公顷,被水系、绿地和园林景观所覆盖,以山水共融得名的生态修复典范建立在渣土山、建筑垃圾、废弃矿坑之上。

在治理污染同时,复兴区不遗余力开展生态修复,将腾退的土地见缝插针进行绿化美化,对关停的煤矿、铁矿、渣山等区域开展生态修复,打造了以康湖生态文明示范区、沁河郊野公园、省园林博览会园区为依托的邯西生态屏障,曾经的城市伤疤逐渐被被温水柔绿、花海绿廊替代。

与园博园同时在变的还有周边的环境和村庄。在园博园南入口旁,多年前关停的特种钢材铸造厂现已变成了“1957艺术创意园”;涧沟村依托涧沟遗址和龙山文化,聚焦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出“华夏第一井”、涧沟水街、特色民宿等;齐村主打“民国风”,主街、戏台、老庙、民居等传统建筑得以整体保护与修复,村周边谋划的“农业迪斯尼”、游乐园等项目与园博园形成产业集群。

数字显示,仅园博园一个项目就带动周边村民就业人数超过1000人。2021年,园博园及周边景区吸引游客达100万人次,带动旅游消费约1.5亿元。园博园对复兴区“全域旅游”的引领带动作用逐步显现。此外,16公里长的沁河郊野公园则串联起沿河23个村庄,以沁河好生态引领的农家乐、民宿等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带动农民致富、乡村振兴。

生态工业,做大做强“金山银山”

老工业区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摒弃高耗能、高污染、低效能的发展方式,推动形成环境友好、竞争力强的绿色生产方式,走好“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之路。

“我们投入500万元用于科技研发,产品出口至德国、日本、韩国等,目前正与一家跨国公司洽谈中,后期应该会有更大的海外市场。”河北帕克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心良说。

2017年,因为环保缺陷,郑心良的企业被列入整治名单。适逢复兴区政府到企业考察,不仅帮他解决了融资难题,还指导企业在工业园区选址建厂。在政府“手把手”帮扶下,郑心良的新厂仅用一年就建成投产。借着拥有23项国家专利的技术加持,帕克轨道成为业界崛起的新星,成功跻身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列。

这正是复兴区创新“生态工业+制造绿色+产业集群”模式,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的一个缩影。

河钢邯钢、新兴重机铁腕治污、果断转型,大力实施循环经济、低碳技术,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开展厂区绿化美化,实现了资源充分利用、能源高效转化、环境持续改善,成为传统企业绿色转型的典型样板。

复兴区还以“园中园”方式,在邯郸市率先建设中小微企业聚集平台,打造了“五园、三基地”,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分布比较散的传统企业,实施整体搬迁提升,倒逼企业退城进园、绿色转型,力促企业集聚、要素集约、服务集中,提速新旧动能转换,创立了新兴工业发展的“复兴模式”,成为复兴区传统企业绿色转型、聚集发展的最重要载体,更是复兴区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体现。

生态农业,架起两山转化通道

3年完成造林十万余亩,森林覆盖率由2016年的21%大幅提升到现在的51.8%,在邯郸市主城区西部筑起了一道绿色生态屏障。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复兴区多渠道打开”两山“转化通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生态农业项目。

“在这个占地1900多亩的园子里,有湖心垂钓体验园、千亩樱花园、生态采摘园,还增设了一个农业文旅综合项目,常年开设劳动教育、亲子游等内容。园区13万棵树常态养护、文旅项目服务等工作,能给周边村民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德丰都市农业休闲园副总经理付强介绍称,该园2021年实现收入1500多万元,带动周边农民增收约1200万元。

“我们主要负责管护、浇水、修剪、操作农业机械这些工作,收入高的时候能到四千块,最低的时候也有两千多。”53岁的侯振旗是复兴区户村镇葛岩嵛村村民,去年7月,他和周边30个村民来到园区务工。他高兴地告诉记者,“越来越多复兴区农民吃上了“生态饭。现在不仅环境好了,生态项目多了,农民的收入也高了!”

复兴区在科技支撑、品牌建设、业态培育等方面打好组合拳,大力推进农业产业融合项目,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休闲农业、文旅农业的转变。

“复兴区生态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构筑绿水青山、推动‘两山’转化和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成效。由‘城市污染源’蜕变成为‘城市后花园’,谱写了‘两山’理念在邯郸大地的生动实践。”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谢建治教授对复兴区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给予高度评价。

复兴区在“两山”通道间探得发展先机,生态治理造就了绿水青山,也带来了经济发展的金山银山。2021年,复兴区生产总值完成245.3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5.5%,城镇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942元、19441元,在河北省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26个同类县(区)中排名第二。

李少锋表示,复兴区将以建设“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以绿为底、以文为魂、以业为核”,大力推进老城更新、产城建新、乡村育新,全力以赴打造“生态靓、产业强、机制活、城乡美、百姓富”的生态新城。

作者:张铭贤 蒿文祥 李艳梅

编辑:潘圆圆 签发审核:石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