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已过立夏,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今天我们说起二十四节气,或是季节流转在忙碌生活中刻下的诗意节点,或是恰逢立春的冬奥盛会上那惊艳世界的倒计时。而对于千年前的古代中国人来说,能够创造出这套用于指导生产生活的时间知识体系,是一种向生态环境“取经”的大智慧。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二十四节气蕴含的生态智慧,始于对自然“何以如此”的好奇心。
雨落、虫鸣、风动、花开、雷响、雁来……观察并记录一时一动的物候,是总结形成二十四节气的基础。作为农耕文明古国,中国人在拥有成熟的成文历法之前,就懂得“望杏敦耕,瞻蒲劝穑”,从植物的生长状态中判断农耕的时机。这说明我们的祖先从一开始就认识到顺天应时、因势利导的重要价值,形成了“天人合一”这种朴素的生态观念。
因此,二十四节气生态智慧的核心,就是顺应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种生态智慧,让二十四节气的内涵不断与时俱进,历久弥新,成为全人类所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识,用好中华文化的生态智慧,要以自然条件为发展基础,合理利用资源禀赋。无论是“雨生百谷”的谷雨,还是“可种有芒之谷”的芒种,都提示着降水、光热等气候条件对于农业生产的基础性作用。对于现代农业来说,遵农时科学生产、循地利智慧经营依然适用。推而广之,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要因地制宜,在守住环境质量底线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让良好生态成为滋养生产力的肥沃土壤。
用好中华文化的生态智慧,要形成符合节律、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如果说工作日、上下班时间已成为支配现代人生活节奏的计时器,那么与自然物候紧密相连的二十四节气则是内置于中国人文化基因中的“生物钟”。惊蛰看“微雨众卉新”,夏至闻“圆荷始散芳”,白露见“露从今夜白”,大雪望“积雪浮云端”,节气引导人们到自然中拥抱美景,更好感知自然气息。如今,我们更加珍惜二十四节气生态文化的传承,许多人通过制作应季美食等方式,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代代相传。
用好中华文化的生态智慧,要延续并发展“天、地、人、物”相合相融的整体自然观。二十四节气脱胎于中国以农为本、靠天吃饭的特定历史背景,强调对土地的依赖和对自然的尊重。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全球生态问题日益凸显的当下,这种“人与自然本是一体”的生态主张更显珍贵,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实践中发扬光大。
应天地之韵,顺四时之气,是二十四节气穿越千年向现代生活投射的一束智慧之光。让我们不断从中华文化中汲取营养,与世间万物共享每一季的律动,共度每一岁的欣荣。
作者:朱金宜
编辑:潘圆圆 签发审核:杨凡
独家对话鸟类学家约翰·马敬能:这本影
每年4月到5月初,全国各地陆续开展爱鸟周活动。今年,除了长枪短炮的观鸟装备,新编版《中...(22010)人阅读时间:2022-05-12参与答题|生物多样性知识竞赛等你来挑战
点击海报进行答题 为提高公众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认识,联合国大会于2001年将每年5月22日确定...(23597)人阅读时间:2022-05-12新疆两国家公园创建申请获国家批复
中国环境报记者近日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卡拉麦里国家公园、昆仑山国...(21450)人阅读时间:2022-05-1276.8米!西藏墨脱发现中国大陆已知最高的
近日,记者从墨脱县林业和草原局获悉:通过和北京大学牵头的科研团队合作,墨脱县境内的...(28038)人阅读时间:2022-05-09浙江舟山血红色天空异象原因找到了!竟
5月7日晚,浙江舟山普陀区的海域上空,突然出现罕见的异象,整片天空都被染成了血红色。当...(26878)人阅读时间:2022-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