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新闻网_环境科技宣传专业委员会

当前位置:

塔里木河新生记:补水还绿,戈壁沙漠重现生机

时间:2022-07-20 11:03人气:来源: 中国环境APP

7月6日,白花花的流水经过大西海子水库向塔里木河下游方向奔涌而去。这也标志着新疆第23次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工作正式启动。

如今的塔里木河两岸,胡杨如簇郁郁葱葱,红柳似火明艳浓烈,旖旎风光令人陶醉。

难以想象,过去这里曾是另一番样貌:作为我国第一大内陆河,塔里木河从20世纪70年代起断流近30年,绿色走廊濒临消失,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库木塔格沙漠几乎合拢,沙进人退,生态告急。

是什么让戈壁沙漠重现生机?是塔里木河生态输水,潺潺流水点亮了边疆人民的绿色梦想。

“生命水”终于回来了

“消失几十年的湖泊回来了!”站在塔里木河尾闾台特玛湖岸边,艾合买提·阿布拉不禁发出感慨。

在离开家乡多年后,如今艾合买提·阿布拉重返海子环绕、牧草肥美的村子。艾合买提·阿布拉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英苏村村民。在他的儿时记忆里,台特玛湖是个裂纹密布、黄沙漫天的盐碱壳。没水生计难,村民沿着上游去“追”水,艾合买提·阿布拉也无奈搬到几百公里之外。

从大西海子水库到塔里木河的终点台特玛湖,全长360多公里。这一线原本沿河分布着茂密的胡杨林,耐旱的红柳和梭梭。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数十年后,这些植物如同暮年壮士,再无力阻挡狂暴风沙长驱直入。塔里木河下游河道原本分隔着两座大沙漠。到二十世纪末,库姆塔格沙漠已越过干涸的河道,与西面的邻居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无奈之下,牧民们只好扬起手中的牧鞭,赶着羊群向北寻水。

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自2001年起,塔里木河已先后实施23次生态输水,通过输水盐渍化耕地得到改良,沙地面积逐渐减少,下游河道沿岸的植被得到不同程度的滋润恢复,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鲁克塔格沙漠合拢趋势得到遏制。

23次生态输水,拯救不仅是一条“生态河”更是当地百姓的“生命河”。塔里木河流域面积102万平方公里,贯穿新疆南部的和田、克州、喀什、阿克苏、巴州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多个团场,耕地2000多万亩,1000多万人生活在此。

2001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总投资107.39亿元的《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打响了遏制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攻坚战。

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进一步深化塔里木河流域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将阿克苏河、和田河、叶尔羌河、开都—孔雀河划到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统一管理,形成了“四源一干”新的管理格局。

通过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调度和优化配置,将挤占的生态用水还给河道,改善下游生态环境。结束了塔里木河下游河道连续断流30年的历史。自2000年以来塔里木河流域管理部门累计对塔里木河下游实施生态输水87亿立方,生态恢复塔河干流两岸1000余公里的882万亩胡杨林,台特玛湖最大形成湖面511平方公里,有效缓解了巴州境内生态严重退化的局面。

生态输水,不能一“输”了之

塔里木河有了水,但怎么才能长流水?如何做到塔里木河流域丰枯互补?这些同样是需要面临解决的问题。

“塔里木河干流是我们的母亲河,如果她断流了,我们真的会被渴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一团的周先明说。塔里木河断流后,这里地下水水位下降,地下水中矿物质累积,导致农作物和周边植被大面积死亡。“自从实施生态输水以来,我们从恰拉水库引水灌溉,地里的红枣、香梨、棉花又长起来哩!”

恰拉水库承担着塔里木河下游农业灌溉的重任。在塔里木河干支流上,这样的水库还有很多,它们拦蓄降水,采取定额补水和灌溉的方式,根据当年的丰枯情况合理分配流量。

除了保证农业灌溉的水库,在塔里木河下游末端还修建了一座专门用于生态供水的水库——大西海子水库。大西海子水库在确保塔里木河下游末端生态供水调度、改善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遏制下游沙漠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大西海子水库能够调节天然来水量,促使水头顺利流向台特马湖,使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有效抑制了沙漠对塔里木河下游湿地的侵蚀。”塔里木河流域干流管理局大西海子管理站站长徐生武介绍说。

“像这样的生态闸,塔里木河干流两侧有78座。”站在灿木里克生态闸旁,塔里木河干流管理局办公室主任肖玉磊介绍道,“这些生态闸不断地向沿岸胡杨输水,不但胡杨得到了恢复,连红柳也生长茂密了。”

近年来,塔里木河流域内完成高效节水面积44万亩,改造平原水库8座,完成输水堤708公里、拦河枢纽4座……这些水利设施为生态输水提供了有力保障,实现了干支流丰枯互补,流域综合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要把“输水线”变成“风景线”

你知道在满眼尽是戈壁、荒漠同在胡杨成荫、碧湖相伴的道路上驾车行驶的区别吗?

对有近30年跑库尔勒至若羌段长途货运经历的大货车司机丁跟山来说,体会尤为深刻,“生态输水给218国道带来的变化太大了,特别是台特玛湖湖区这一段,车窗外是广阔的湖面和连片的芦苇,每次行驶到这儿,心情都非常愉悦。”

据丁跟山介绍,以前路况不好,河道里也没水,路两边的胡杨因缺水濒死,就连剩下不多活着的胡杨叶子上也都落着浮土,一眼看过去,都是土黄色。因为路况不好,一趟跑下来,起码要两三天,时不时还会遭遇从库木塔格沙漠腹地吹来的沙尘,空气中满是呛人的沙土味。

随着塔河两岸生态环境不断修复,路况越来越好,沿途各类车辆也越来越多。

在218国道1096公里处,这里有一个小型的服务区,不但可以歇脚,还可以吃上正宗的塔河鱼。服务区负责人王东方原本在若羌县城一家餐厅当大厨,2014年,王东方看准了这里的商机,开起了饭馆、商店,还承接补胎业务,一个小型服务区就此诞生,结束了第二师34团至若羌途中没有服务区的历史。

近几年,王东方的朋友在台特玛湖湖区承包了一片鱼塘,于是王东方的饭馆主打起了塔河鱼,这原汁原味的塔河鱼,便成了最受过往司机欢迎的“大菜”。“说实话,我们都是生态输水的受益者,这几年,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意也蒸蒸日上,一天卖个一千多块钱不成问题。”王东方说。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慕名自驾来看胡杨林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在尉犁县罗布人村寨,当地政府扶持开发4A级景区,每天平均接待游客上千人次。村民阿不冬办起了农家乐,每天能挣上几百元。越来越多的好风景变成致富产业。在阿克苏地区,采摘观光、醉游胡杨等旅游项目深受游客欢迎。巴楚县倾力打造红海景区,直接解决就业200余人,间接带动就业2000余人。

水之变,引发了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全面蜕变。如今,驱车与塔里木河下游的河道“伴行”,有一种穿行在“绿色走廊”间的感受。待到深秋,“绿色走廊”会成为网红,人们争先恐后到此“打卡”金色胡杨。

根据中科院生地所监测数据显示,巴州境内塔河下游植被恢复和改善面积达2285平方公里,其中新增植被覆盖面积达到362平方公里,沙地面积减少854平方公里,植物物种由17种增加到46种。

“20多年的综合治理,使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的360多公里河道整体连通,垂死的胡杨得到拯救,受损的生态得到修复,‘绿色走廊’得到了保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陈亚宁说。

塔里木河新生记:补水还绿,戈壁沙漠重现生机

作者:陈奕皓

编辑:潘圆圆 签发审核: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