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文明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近年来,四川省南充市坚定不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服务保障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特别是按照稳经济大盘要求,南充市坚持用“六个围绕”统筹做好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充分有效发挥生态环保对经济社会的服务支撑保障作用。绿色已成为南充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南充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后劲所在、空间所在。
一是围绕精细管理,助力水气环境质量改善,提升城市品质。南充市委提出南充城市品位打造,要以嘉陵江为主轴,以沿江两岸青山为屏障,以独特文化为灵魂,统筹谋划城市形态、城市业态、城市文态、城市生态,把山水脉络的独特风光融入城市,把厚重的历史文化植入城市,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行业主管部门践行好城市管理“721”工作法,坚持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从管理、制度、手段、共治等方面着力。
“十三五”以来,8家企业全部退城入园,城市生活污水和雨水管网改造分流两年攻坚行动今年将全部完成,城市污水产处能力保持平衡。尤其在城市生态修复和生态治理上政府投入128亿元,建成一批城市江滩湿地、生态公园。全市生活垃圾实现全覆盖分类回收焚烧发电,修建餐厨垃圾处理场4处,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主城区全面消除3条黑臭水体,城市“母亲河”嘉陵江常年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水质。
在空气质量改善上变“天帮忙”为“人努力”,扎实开展“三禁”整治,全面禁止主城区烟花爆竹燃放、露天垃圾焚烧和无序熏腊制品。持续推进城市建筑工地整治,严格落实扬尘控制。实施机动车尾气管理I/M制度,推行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及台账管理,实现尾气“检验、维修、复检”闭环监管。
二是围绕机制创新,着力经验总结提炼,提升治理效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支撑。在实践中,我们通过深入剖析问题,把解决“点”上的问题上升为完善“面”上的制度,从而推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整体提升。
针对众多的小流域断面水质不稳定难题,南充创新推行“党政河长、河道警长、民间河长、记者河长、检察长河长”制度。针对农村种养殖业污染屡禁不绝问题,南充摸索出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回收和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五化利用模式。南充作为人口大市也是农业大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直是“老大难”,南充总结推广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突出集中治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突出就地处理与就近纳管相结合,统筹规划与建设、统筹供水与排水、统筹运营和监管,坚持政府主导、坚持群众参与、坚持绿色发展”的 “三结合、三统筹、三坚持”模式被全省推广。
三是围绕行政审批,加大“放管服”力度,提升市场主体活力。生态环境领域涉及行政权力有226项之多,企业落地,生态环境部门不能只是“守门员”,还要当好“服务员”。近年来,南充在环评审批领域加大“放”的力度,优化“管”的方式,提升“服”的实效。通过深化简政放权,切实落实已下放和取消的生态环境领域行政审批事项;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宏观管控,建立环评正面清单和豁免制度;强化监管执法,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全面推行“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及“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政务服务效率。
环评审批工作创新重点项目建设“专人、专家、专班”服务模式,采取“提前介入、专班推进、专家咨询、容缺受理、优化流程”等工作举措,行政许可事项较规定时限减少30%,有效提升环评审批质效。一批省市重大项目如期顺利取得环评批复。
四是围绕问题整改,解决痛点堵点问题,提升群众获得感。南充创新推行“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分工制+分块制+分线制”“黄牌警告+红牌督办+移送问责”问题整改“三三机制”,科学制定《南充市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实施方案》,逐一明确整改目标、市级督办领导、市级牵头部门、整改责任单位和整改完成时限,出台《南充市环境质量改善及问题整改不力约谈办法》《南充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销号办法(修订)》,进一步明确问题整改销号的程序和标准,进一步压紧压实整改责任,市环委办联合市政府督查室、市委目标绩效办联动开展全覆盖暗访督导,及时通报提醒。市环委办常态化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对整改不力的不定期提醒、暗访片曝光、“红黑榜”通报、行政约谈,涉及违纪违法的移送司法。
目前,全市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率100%、第二轮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率52.9%、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率80.6%,累计处置生态环境领域群众来信来访6821件,2021年生态环境满意度全省第一。
五是围绕能力提升,加强治污基础硬件建设,提升环境承载能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直以来是南充防污治污最大的短板。痛定思痛,南充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坚持开源节流、多措并举、分段实施,在治污基础硬件建设上“决心一次性下够、投入一次性到位、设施一次性建好”,经过持续努力,全市环境基础设施硬件发生了质的飞跃,环境承载能力突破性提高。
“十三五”以来,全市建成水质监测自动站22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13座、空气质量网格化微站132座、辐射环境监测站2座、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测站1座,全市近330家重点排污单位实施在线监测监控。扎实开展城镇污水治理两年攻坚,全面实施城市雨污分流改造,新(改)建雨污管网3930公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189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922处,污水日处理能力新增57.76万吨。先后建成危废、医废、污泥、垃圾处置等重点项目15个,固废处置能力达到4126吨/日。
六是围绕绿色转型,加快发展和生活方式转变,提升经济绿色含量。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南充作为农业大市,重污染行业虽然较少,但长期以来发展和生活方式集约节约程度较低,绿色低碳发展氛围不浓。针对实际,南充做好绿色转型发展“加减法”,有序推进“两高”产业减量发展,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增量发展,积极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在群众中广泛厚植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生态绿色成为南充高质量发展的最亮底色。
“十三五”以来,开展大规模绿化南充行动,营造林面积119.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1.7%,打造国省级森林公园5个、湿地公园7个,湿地公园总面积近1.5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60%,创成国省级“生态县”3个,“身边有绿”成为常态。实施主城区化工、屠宰企业退城入园,推进9个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两家、省级绿色工厂4家,清洁能源电力总规模123.5万千瓦,单位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16.37%,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2.26%。推广绿色出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7147辆、充电末端2000余个,投放电动公交车244辆、新能源共享单车2.18万辆,为经济发展换取绿色空间。
作者系四川省南充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作者:王洪波
编辑:潘圆圆 签发审核:潘圆圆
曾臭气熏天的广元三会村现在成为老百姓
走进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五龙镇三会村,一排排川北小楼映入青山绿水中,村道干净整洁,村...(50866)人阅读时间:2023-02-28原创评论:以党建为引领,照亮大气帮扶
时值隆冬,秋冬季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工作持续开展。笔者认为,大气帮扶工作要...(36933)人阅读时间:2022-12-19以演促练,以练促战!湖北黄石开展跨界
将情况迅速通知各相关部门,立即上报市政府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准备就绪,立即出...(55040)人阅读时间:2022-12-19重庆铜梁:优美生态本底中发动“绿色引
初冬暖阳,走进重庆市铜梁区中央公园,河流、步道,绿树、草坪相映成趣,放眼望去,一栋...(55019)人阅读时间:2022-12-16广东“十四五”生态环境科普工作实施方
组建至少1支生态环境科普专家团队、自主开发各类科普作品不少于10项为做好广东省十四五期...(30708)人阅读时间: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