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摄影师用3年时间拍遍江苏省13个市的故事走红网络。提及盐城黄海湿地,作者不禁感慨:“这里不只是候鸟天堂,还是6000余头野生麋鹿拔蹄奔跑的世外桃源。”看成群的大型野生动物在辽阔旷野,竟不必去非洲草原,也不必去青藏高原的无人区,只在人口密集、现代化的长三角,就可以实现。作为经济大省,江苏把最自然的环境留给了野生动物。
划框子定规划,推进生态空间保护
盐城沿海潮间带滩涂湿地,是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生态保存最为完好的海岸型湿地。2019年,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盐城黄海湿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江苏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的生态保护提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在黄海之滨的广袤滩涂上,海、林、滩、鸟交相辉映,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区域,这里是勺嘴鹬、小青脚鹬等珍稀鸟类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和“加油站”。每年有400只左右的野生丹顶鹤(占我国境内的85%以上)在此越冬,每年八月、九月、十月,全球仅有600多只的勺嘴鹬都会长途跋涉来到盐城,条子泥湿地小青脚鹬数量已连续两年突破学界预估。
在全球自然湿地丧失和退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盐城条子泥湿地的候鸟种群数量不降反升,被国家林草局国家湿地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湿地公约》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雷光春点赞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样本,向全球展示中国智慧。”
生态保护,规划先行。据盐城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张美兰介绍,盐城在江苏最早成立了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个是珍禽自然保护区,一个是大丰麋鹿保护区。在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上,盐城陆域、海域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为6348.28平方公里,在江苏面积最大。
盐城是江苏推进生态空间保护的生动写照。2018年,江苏省政府印发《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生态保育区和核心景观区、风景名胜区的一级保护区等八大类407个区域8474.27平方公里纳入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约占全省陆域国土面积的8.21%。
2020年,与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相衔接,统筹划定了省级生态空间管控区域14741.97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国土面积的14.28%。
在此基础上,江苏推出生态空间保护区的理念,涵盖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和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目前,江苏划定的陆域生态空间保护区域,共计2.3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国土面积的22.49%。
保护修复一体,筑牢美丽江苏生态基底
江苏以占全国1.1%的国土面积,承载了约6%的人口,创造了超过10%的经济总量。
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贾汪实现了华丽蜕变,走上了资源枯竭地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崭新道路。曾经的采煤塌陷区变身潘安湖湿地公园,曾经的生态伤疤化身城市客厅,这样的故事在宜兴继续书写。
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的宜兴青龙山公园,由一个废弃宕口改造而成。残山剩水,通过生态修复和自然妙造,把消极的变成积极的,把文化记忆、历史场景挖掘出来,成为宜兴矿山修复,实现矿地融合发展的典范。
2019年,江苏省在南京市高淳区、宜兴市、徐州市贾汪区、常州市金坛区等四个地区开展首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省级资金投入12亿元,共完成59个修复示范项目,统筹推进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
通过生态修复保护,有效削减污染负荷,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同时,能有效提升当地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增加湿地面积、河道面积,持续优化区域生态系统格局,不断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除了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区,江苏省还创新推进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生态安全缓冲区是指生态空间中具有消纳、降解和净化环境污染,抵御、缓解和降低生态影响的过渡地带,比如湿地、河流、山地和林地都可以划为缓冲区。通过打造缓冲区,可以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净化能力削减污染负荷,实现治污成本的显著降低。
2020年,江苏省在长江沿岸的南京、常州、苏州、南通、泰州5市建设了7个生态安全缓冲区示范项目,有力提升了长江水源涵养功能。建设生态安全缓冲区被纳入《江苏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写入《江苏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部省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合作任务》,是江苏省“十四五”财政支持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创新举措。目前,江苏省已建成生态安全缓冲区项目39个,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的环境容量空间。
为规范自然生态保护修复行为,从源头上实施合理有限的人工干预,促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有序演化,制定了《江苏省自然生态保护修复行为负面清单(试行)(第一批)》,注重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引导实施科学、积极、适度的人工干预,保持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同时,为强化生态保护监管执法提供重要依据。
对自然生态实施保护修复,一个镶上更多“绿宝石”,展现生态高颜值的江苏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截至目前,江苏省已建成27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53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6个县(市、区)相继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
串珠成链,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江苏省平原广阔、通江达海、水网密布,呈现“一山两水七分田”基本特征,特殊的地理条件塑造孕育出种类繁多的动植物物种,形成特色鲜明的生物多样性区域特征。
在去年的新闻发布会上,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处处长朱德明晒出的江豚监测对比情况照片,吸引了诸多媒体记者的关注。通过2018年到2020年的连续环境DNA观测发现,2020年的江豚检出率明显高于2018年。如今,在江苏大地,长江江豚戏水、太湖桃花水母重现、连云港灌河口伪虎鲸群回归。
自2017年以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牵头开展了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经过统计,目前全省物种数已经更新到了6903种。”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李旭文介绍,对比去年,江苏省增加了857种物种。在调查中,也记录到了松叶蕨这样在江苏省极为少见的孑遗植物小种群,并且生长态势良好,种群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具有极高的研究与保护价值。
从2019年起,江苏省组织开展生物多样性管理体系、保护立法、观测技术等先期研究;推动建设省级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制定《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等一批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纲领文件。
根据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分布,江苏省在长江沿岸、大运河沿线、沿海湿地、江河湖荡、低山丘陵等流域海域区域开展生态岛试验区建设,以相对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为基础,通过若干个生态岛试验区建设,将点状区域串珠成链,构建物种迁徙和基因交流的生态通道,提升自然地理单元的系统性和连通性,进一步放大生态效益,逐步形成全省完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空间和绿色发展新格局,促进人与自然融合发展。
“我们鼓励地方基于生态系统完整性,以越过行政区域的限制,极大程度保障自然地理单元的系统性和连通性,进一步放大生态效益。”朱德明说。
作者:夏宁博
编辑:潘圆圆 签发审核:石明
江苏筑牢新时代鱼米之乡的生态基底
近日,一个摄影师用3年时间拍遍江苏省13个市的故事走红网络。提及盐城黄海湿地,作者不禁...(41802)人阅读时间:2022-07-06吉安整治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问题
今年以来,江西省吉安市常态化开展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交叉检查,立行立改饮用水水源安...(47079)人阅读时间:2022-07-05山东泰安展示生态环保铁军队伍建设成效
山东省泰安市生态环境局日前开展七个一 庆七一 走在前 做表率庆祝建党101周年系列活动,全...(50580)人阅读时间:2022-07-05云南昭通拟投资855亿元实施285个生态保护
云南省昭通市委、市政府日前印发的《昭通市生态保护修复排头兵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50577)人阅读时间:2022-07-05广西用生态之笔创八桂之美
广西是得天独厚的生态福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的地方。广西各族群众牢记习近平总...(37132)人阅读时间:2022-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