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新闻网_环境科技宣传专业委员会

当前位置:

中国环境报文章:做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者和践行者,需塑生态之维,存生态之念

时间:2022-06-28 15:11人气:来源: 中国环境报

无论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景观,还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情调;无论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塞外风光,还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田园栖居,中国的生态环境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传递着一份又一份家国情怀。这其中既有自然与人居的融合,也有着诗人寄情山水间的中国式浪漫。

做新时代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其一,要善于知古鉴今、古为今用,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其二,从点滴做起强化行动,在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刻领会宏观政策,发挥社会团体作用。其三,以文化人,构建生态文化体系,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牢固树立生态伦理观念。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人与天谐,讲究天人合一,提倡遵照自然客观规律的可持续发展观,中国的哲学文化也一直以人与自然关系为出发点,崇尚“究天人之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贯穿着中国古今,这从中国的农耕文化发展中可见一斑。小到日常的农事活动,大到庄严的祭典活动,皆是依据自然节律的变化而做的安排,体现着古老的中国智慧以及古人朴素的环境保护思想。其中既蕴含有道法自然的生态哲学观念,也有仁爱万物的生态伦理观念。做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者,不仅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伦理观,也要秉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坚持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信念。长期以来,生态文明理念的贯彻执行离不开生态的建设方式,我国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加强生态系统修复、提升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持续努力,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生态文明的建设者既要有宏观的保护思维,也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来。在宏观层面,从先污染后治理转变为以预防为主的治理手段,从生态破坏局部治理向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的综合治理转变。在中观层面,选取建设材料时,提倡就地取材,既彰显地域特色又环保节约。此外,还应充分调动各社会主体的积极性,发挥企业主体在发展绿色经济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在微观层面,可以创建学习型社区、社区学院等团体,整合社区资源,加强社区居民在生态知识方面的学习与实践,守护好身边的生态家园。

大力弘扬生态文化理念。纵观中国的城乡生态建设,既扎根于现实,又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于生态文化的梳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内涵,进一步推动实际行动。加强社会团体在生态文化传播方面的引导作用,并坚持践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理念,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等政策落地。在宣传教育方面,加强生态知识的渗透,利用融媒体创新生态文化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小到视频短片、微课程,大到生态环保科技、政策平台的普及,引导观众加深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让生态文明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生活方式方面,提倡绿色消费,鼓励使用节能产品,完善资源回收再利用的循环体系。选择低能耗的绿色交通方式,将构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生活方式作为实现生态价值的内在要求和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作者系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

作者:陈亚

编辑:潘圆圆 签发审核: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