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新闻网_环境科技宣传专业委员会

当前位置:

中国环境报独家!为什么文化遗产要“活”起来,自然遗产要“静”下来?

时间:2022-06-20 14:27人气:来源: 中国环境报

6月11日是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除了在甘肃省兰州市举行主题为“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的主场活动外,全国各地线上线下开展相关活动6300多项,极大丰富了群众生活。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又是生物多样性大国,持续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保护自然生态、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多样性,自然遗产保护生物多样性。人类社会建基于生物多样性,成就文化多样性,两个多样性互有联系,保护也都是人的主动作为,但在具体做法上还要结合各自的特点。

文化遗产要活起来,活在当下。这是因为文化遗产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无论传承还是发展都是人的活动,也就进入了人的生活。深藏于地下的文物古迹,不考古挖掘就发现不了,建筑群、大遗址不保护就容易损毁。要研究宣传其价值,为当代人所了解,从中汲取营养和力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口手相传,没有传承人,不能进入现实生活,就将慢慢失传。因此,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必须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走进生活、适应生活。

而自然遗产则不同,它是自然的涌流展现,发生发展不依赖于人。虽然也叫“遗产”,但一直是活态存在的。有的是有生命的,如自然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有的是流动的,如河流生态系统;有的和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也走动四方,如野生动物。自然遗产之所以有保护方面的问题,是由于人和自然在过度接触中,人类活动足迹超越了自然可以自我循环的地域限度,过度开发破坏使自然失去了自我疗伤恢复平衡的能力。保护自然遗产,使命在于去除人的不当影响。无度的人声鼎沸、车辆穿梭甚至机器轰鸣,看着热热闹闹、人气旺盛,实则不属于自然,也是自然不能接受的,一些地方敏感物种濒危、区域生态退化、服务功能下降就是证明。所以,相比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自然遗产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静下来。自然力不受过度干扰,自然规律不被打破,保障自然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运行发展,自然才能在当下也在未来活态存在。

由于对自然遗产的自为性以及保护的途径了解不够,不少人积极主张自然遗产要像文化遗产一样更多地活起来,充分发挥自然遗产的旅游等发展功能。旅游可以,但必须有限制,不能使自然遗产在过度的人类活动中受到伤害。

文化遗产来自人的创造,主人是“人”。文化遗产“活起来”,活在人们心中,活在日常生活,活在国家发展中,是最好的保护。自然遗产不是人的创造,人不是自然的主人。自然遗产静下来,静到不受人的不当影响,回到以自然模式演化发展,也是最好的保护。文化遗产利用如有不当,万一有损坏,损坏的只是遗产本身,人可以再修复。自然遗产保护如果不能科学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就极易遭到破坏,自然价值高度灭失后,有些后果难以逆转。

作者:陶思明

 

编辑:潘圆圆 签发审核: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