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新疆昌吉州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马鸿铭:治气要敢啃“硬骨头”

时间:2024-09-12人气:加载中...

    “新疆是个好地方,醉美最近是昌吉。”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天空湛蓝,阳光灿烂,金色的光辉与青翠的山野交织。眺望远方,雪峰耸立,林木葱郁,斑斓的草地与麦田融为一体,一派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令人沉醉。

       昌吉,毗邻乌鲁木齐市,就像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新疆的大地上,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它的魅力。作为“乌—昌—石”区域大气环境综合整治的主战场之一,昌吉如何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齐头并进的绿色发展道路?中国环境报记者专访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马鸿铭。

治气要啃下“硬骨头”

    “乌—昌—石”区域是天山北坡重要经济带,也是新疆大气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作为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的重要城市,昌吉承载着区位和战略发展的重任。

       但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近年来,昌吉大气污染形势严峻,重污染天气频发,生态可持续发展压力增大。

       2023年,在昌吉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历史坐标上,是非同寻常的一年。进入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触及的矛盾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要求也更高,大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昌吉州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马鸿铭督导调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就在2023年年初,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推进“‘乌—昌—石’区域大气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十件民生实事之一,着力解决这一区域大气污染问题。

       问题解决前,先要找到“病根儿”。那么,昌吉治气究竟难在哪里?

    “昌吉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运输结构偏公路,涉气重点行业企业多。在生态环境部明确的绩效分级39个涉气重点行业中,昌吉占了26个,焦化、水泥、电解铝、煤化工等都是重点行业。”马鸿铭告诉记者。

       此外,“乌—昌—石”区域是地理上的“冬窝子”,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多静稳天,边界层低、风速小、湿度大,扩散条件极差,冬季大气环境容量仅为夏季的1/8。每年12月到次年2月是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期,大气环境质量能否改善,攻坚期的表现尤为关键。

       马鸿铭介绍,早在2019年,昌吉就聘请大气污染治理“国家队”——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团队驻场调研。经过“问诊把脉”,昌吉更加明确了治气难点——昌吉州电力燃煤和民用散煤在大气污染贡献占比达47.7%;工业源在大气污染贡献占比达26.6%;移动源、扬尘源在大气污染贡献占比均超过10%,这些重点领域的大气污染防治至关重要。

借鉴经验、精细管控

       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昌吉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在治气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京津冀周边地区经验,聘请专家团队作为‘智囊团’,推动精细化管控常态化,不断提升环境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蓝天获得感。”马鸿铭说。

       2023年,昌吉先后制定《昌吉州“乌—昌—石”区域大气污染防治2023年攻坚行动方案》《昌吉州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清单》等政策,以“乌—昌—石”区域为主战场,着力抓好大气污染防治。

       就在同年,昌吉成立由州党委、州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26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自治州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领导小组,下设协调调度督导等8个专项工作组,负责督导全州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重点任务推进情况。

       2024年,昌吉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十大典范行动”和“十大民生实事”,协同乌鲁木齐、石河子市及周边区域扎实推进区域联防联控,聚焦“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交通运输结构偏公路”现状,以污染物减排为核心,扎实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三大结构调整、“一企一策”治理和环保绩效分级“创A晋B”等重点工作。

       ——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大力推行“关停并转统”治理模式,永鑫煤化、泰华焦化4.3米焦炉如期关停退出,淘汰产能150万吨,实现减煤133万吨、减排污染物1012吨。

       ——在能源结构调整上,昌吉州“乌—昌—石”区域1.1万户农村清洁能源取暖改造已开工8427户,172个涉农燃煤设施已改造完成80个,39台6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已淘汰替代37台,预计减煤14.89万吨、减排污染物2131.59吨。

       ——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上,50座新能源充电桩建设全部完成,全州高速服务区快充站覆盖率达到60%。417辆柴油货车按期淘汰310辆,新增换电重卡730辆,预计减排污染物258.9吨。

       ——在工业企业深度治理上,全州136个“一企一策”减排项目完成73项,157项环保绩效分级“创A晋B”提升措施完成91项,16项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任务完成13项,20台燃气锅炉低氮改造任务已完成18台,预计减排污染物5295吨。

       找准“病灶”,目标既定,各相关部门“闻风而动”,一项项务实举措一一落实,昌吉治气也迎来了显著成绩。

       就在最近,新的数据公布,“乌—昌—石”区域2023-2024年采暖期(11月-3月),优良天数比例达68.1%,同比累计增加91天,上升14.6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例为8.4%,同比累计减少66天,下降11.0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6.4%,是近十年来,“乌—昌—石”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最显著的一年。

全面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我们挂牌成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昌吉州生态环境科创中心,组建重点工作帮扶指导专班,联合中国环科院专家全天候跟踪重点任务推进情况、实施过程和治理成效。”马鸿铭介绍说,昌吉积极发挥州大气环境综合监管指挥调度平台作用,利用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建筑扬尘监测、高空瞭望等先进科技手段,定期开展评估分析、会商研判,空气质量实现提前7天预报,重污染天气应对实现“被动”向“主动”转变。

       今年,昌吉州生态环境局积极探索“非现场+现场”执法模式,深入重点企业采取“一对一”点穴式帮扶指导,补齐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设备运维管理短板。

    “非接触”执法模式充分发挥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千里眼”“边线哨兵”作用,通过接入123家重点排污单位,实时监测涉钢铁、水泥、火电、焦化、电解铝、污水处理厂等重点行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状况。

    “这双‘千里眼’使环境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对两个国控站、10个区控站、11套乡镇站、4个园区站点以及385个微站监测点位的空气质量、重点污染源排放情况进行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监控,实时准确获取海量环境监控数据。”马鸿铭介绍。

       结合在线自动监控体系,昌吉州生态环境局摸索“约谈曝光+现身说法+业务培训+示范带动”一整套“非现场”执法保障机制,邀请在线行业权威专家针对污染源在线监控运维等问题,为100余家重点企业答疑解惑。

    “通过专题培训、线上咨询、送法入企等靠前服务,引导企业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实现企业从不敢污、不能污到不想污的巨大转变。既是给问题企业念‘紧箍咒’,给第三方运维单位‘敲黑板、划重点’,更是真正达到了约谈一次、警示一批、教育一片的实效。”马鸿铭说。

       他表示,下一步,昌吉将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聚焦建设“典范地州”历史使命,进一步增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持续推动空气质量改善,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昌吉力量。

责任编辑:张丽 签发审核:潘圆圆

来源: 新疆生态环境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生态头条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新疆生态环境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生态头条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生态头条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