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新闻网_环境科技宣传专业委员会

当前位置:

贺克斌: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 技术是关键

时间:2022-10-02 22:43人气:来源: 中国环境

“2008年8月夏奥会期间北京市PM10为56微克/立方米,2022年2月冬奥会期间北京市PM10为35微克/立方米。这一空气质量数值变化的背后正是中国十年蓝天之路的缩影。”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这十年”暨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成立十周年学术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贺克斌用一组数字直观展现了我国大气污染的治理成效。

贺克斌: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 技术是关键

图源:网络

中国大气环境治理受到国际社会点赞

“北京,作为全球首座双奥之城,从2008年夏季奥运会到2022年冬季奥运会,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了我们大气治理的显著成效。”

从56微克/立方米到35微克/立方米,代表了空气质量的明显提高。不仅如此,一个是夏季,一个是冬季,由于冬季采暖的原因,华北地区冬季污染物排放多于夏季,加之气象的影响,消纳污染物的能力下降30%以上,因此,这两个不同季节的数值比较,其实说明了我国大气污染物的实际下降幅度比两组数值看起来更甚。

这背后是中国多年来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做出的努力。为完成空气污染治理的目标,我国确立了能源安全新战略,深化能源体制改革,优先发展非化石能源,积极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终端用能领域以电代煤、以电代油。

产业结构方面,电力装机、粗钢生产、水泥生产等大宗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第三产业的比例也在上升;交通结构方面,构建起绿色低碳交通体系,调整运输结构,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在机动车保有量增加的同时,新能源车、铁路货运和水路货运的周转量也在大幅提升。

今年,美国芝加哥大学能源政策研究所(EPIC)发布的《中国反污染之战》报告显示,北京大气污染程度仅为2013年记录的一半,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着手应对污染问题,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和数次经济衰退才实现了中国在7年内完成的污染减少总量。

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空气质量不断改善

回顾过去10年,蓝天保卫战不断推进,我国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这得益于关键的两大行动,一是“大气十条”,二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被业内称为“大气十条”,标志着中国蓝天保卫战启动。2018年6月,《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发布,在时间上与“大气十条”承接。

根据生态环境部评估,至2020年,中国各地区完成各项大气污染治理任务,超额实现“十三五”提出的总体目标和量化指标,“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

以备受关注的PM2.5浓度为例,如果回溯2000年以来的21年,以7年为一个周期,中国的PM2.5指标控制经历了三个阶段:传统控制、总量控制、质量控制。从上升幅度的抑制到浓度的稳定,再到2020年全国PM2.5浓度下降到33微克/立方米的水平,中国在降低污染方面做出的成绩有目共睹。

实现空气质量的根本改善,既需要减污,也需要降碳。2015年,《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时专门增加条款,为实施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和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提供法治基础。

贺克斌认为:“按照传统的路径治理下去,以2020年全国33微克/立方米的PM2.5浓度为基数,到2060年浓度最多可以下降到25微克/立方米。如果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浓度可以下降到20微克/立方米;2060年实现碳中和,浓度则可以下降到8.4微克/立方米。

“双碳”行动是从现在的历史性变化走向根本性变化的重要一步,也对实现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目标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技术是关键

“世界经济发展正在进入‘双碳’时代,正在从能源的资源依赖型走向技术依赖型。因此,谁能够抢先建成大规模稳定使用新能源的技术体系,谁就能在激烈竞争中抢占优势、赢得先机。”贺克斌表示。

根据国际能源署分析,从化石能源走向以风、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支撑全球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资源量是足够的。此外,2/3到3/4的现有化石能源集中在位居前五位的储量国,与之相比,风、光资源的分布则相对均匀。

据统计,2021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6.6%,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均居世界首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世界的一半。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加速转化,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2005年的72.4%下降至2020年的56.8%。

然而,要实现碳中和的减排目标,我国还面临着重重挑战,其中有很多技术和战略问题需要逐步解决。

虽然支撑碳中和的全球的资源量足够,但同时伴随着技术量的不足。据分析,全球支撑碳中和的商业化技术只有50%,另外的50%需要在未来努力实现。

对于中国自身的情况,贺克斌也进行了介绍。我国风、光发电的单位成本在国际具有一定优势,低碳能源技术的专利拥有量方面我国目前排在第五位。以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为例,我国已经成立首个碳全产业链科技公司,将支撑中国石化引领我国CCUS产业链稳链固链,推动化石能源走向高效、清洁、低碳。

贺克斌也提到,根据科技部的分析,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相关支撑技术已有1/3实现商业化,1/3处于中试阶段,还有1/3仅停留在基础概念阶段。因此,相比于全球平均水平,我国的科技工作者为实现“双碳”目标所需要承担的责任更重。

关于未来我国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大方向,贺克斌认为将会整体向好,同时在一些技术路径上仍然需要积极应对,填补技术空白,以科技创新助力“双碳”行动。

编辑:孙诩 签发审核: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