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新闻网_环境科技宣传专业委员会

当前位置:

又一个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都市圈建设将发挥什么作用?

时间:2022-09-09 10:49人气:来源: 中国环境APP

近日,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意,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印发《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中西部第一个跨省域都市圈规划,也是继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成都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西安都市圈之后,国家层面批复的第六个都市圈发展规划。

目前,成渝地区形成“双核”和“双圈”,“双核”指的是重庆主城都市区和成都市,“双圈”,指的是重庆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

重庆都市圈包含地区?又将如何发展?9月7日,重庆市举行发布会对《规划》进行解读。

重庆都市圈范围:重庆市21区+四川省广安市

重庆都市圈由重庆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以下简称中心城区)和紧密联系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包括重庆市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区—万盛经开区、大足区、璧山区、铜梁区、潼南区、荣昌区21个区和四川省广安市。

重庆都市圈发展目标是什么?《规划》提出,到2025年,重庆都市圈发展能级迈上新台阶,同城化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特色优势更加彰显,区域带动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初步建成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重庆都市圈。

其中,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大幅提高。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不低于89.4%,跨界河流水质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逐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初步建立。教育托幼、医疗卫生、健康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不断提升,就业、社会保障、人才服务基本实现同城化,区域协同治理能力显著增强。

到2035年,重庆都市圈重点领域同城化全面实现,综合经济实力、资源配置能力、市场主体竞争力大幅跃升,融入全球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建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重庆都市圈,对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

生态共建共保、污染协同治理,是都市圈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了8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一是加快构建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二是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三是协同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四是打造富有巴渝特色的消费目的地。五是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六是提升开放合作水平。七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八是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其中,在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方面提出,推动生态共建共保,加强环境污染协同治理,以碳达峰碳中和引领绿色低碳发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是各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共同内容。以成渝地区另一个都市圈为例,《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推进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具体包括构筑多层次、网络化、功能复合的“一心一屏三网三环多片”生态空间格局,开展生态共建环境共治,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有效路径,重塑天府之国茂林修竹、美田弥望的大美城市形态。

由于所处环境不同,不同的都市圈规划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又各具特色。例如,同处长江流域,《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在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中,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列为绿色都市圈重点项目之一。

位于沿海的福州都市圈,在发展规划中“共营绿色美丽、协同治理的生态环境”部分专门提出,“共同保护流域与海洋生态环境”,并明确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水环境改善与水土保持工程、海洋生态保护与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程等5项福州都市圈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重大工程。

都市圈建设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带动作用

近年来,都市圈建设呈现较快发展态势,但城市间交通一体化水平不高、分工协作不够、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严重、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依然突出。为此,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2021年获得批复的南京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已经体现出其在高质量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南京市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南京都市圈10个地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665.68亿元,经济总量较上年扩大4915亿元。都市圈占全国的比重为4.1%,与上年持平,占长三角的比重为16.9%。都市圈10个地区中有8个地区的GDP增速高于全国。2021年,都市圈第一产业增加值2032.60亿元,占全国比重2.4%,占长三角比重19.6%;第二产业增加值20330.06亿元,占全国比重4.5%,占长三角比重18.1%;第三产业增加值24303.01亿元,占全国比重4.0%,占长三角比重15.8%。

这些数据表明,自2021年2月《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以来,南京都市圈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经济发展呈现强劲韧性,彰显高质量发展特质,一体化程度持续提高,实现“十四五”发展良好开局。

成都都市圈呈现出相似的发展趋势。四川省统计局数据分析显示,2021年成都都市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11.9亿元,比上年增长8.6%,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占全省的比重为46.4%,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比重达33.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成都都市圈主干能级持续提升,引领带动作用突出,发展水平实现新突破,人均GDP迈上8万元台阶、达1.3万美元。而且产业发展后劲足,成都都市圈工业投资增长11.9%,增速比全省高2.2个百分点。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在《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解读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推进重庆主城都市区、成都市“双核”联动联建和重庆都市圈、成都都市圈“双圈”互动,建立联动联建合作机制,成立工作专班,通过“共建共投”“相向协作”“共同争取”等合作方式,协同谋划一批合作事项。

同样,对于其他都市圈来说,下一步各都市圈内、各局部间也要有全局发展的眼光,互相协调,优势互补,真正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中环报记者张楠

编辑:潘圆圆 签发审核: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