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届中国生态文明论坛上,广东省韶关市、恩平市、肇庆市广宁县被命名为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截至目前,广东全省共成功创建8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形成了一批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活示范样本。当前,广东正加快构建与发展格局相匹配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北部生态示范区成效凸显,绿色日益成为广东发展的鲜明底色。
广东生态建设这一组亮眼数据正是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具象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体系
近年来,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早在2016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把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2017年,全省上下联动、高位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积极探索符合地方特色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今年11月,为进一步宣传科普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出台了《广东省“十四五”生态环境科普工作实施方案》,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徐晓霞介绍,广东要以美丽湾区建设为引领,强化空间引导、分区施策,推动珠三角核心区优化发展、沿海经济带协调发展、北部生态发展区保护发展,努力构建区域协调、绿色发展新格局。
就如何构建与区域发展格局相适应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方面:广东将统筹布局和优化提升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动构建与区域发展格局相适应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突出珠三角核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在珠三角核心区实施更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深化生态环境制度改革和绿色金融创新,引领带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提升;推进重点海域污染治理和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推进钢铁、石化等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推动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水污染、空气污染治理推上新高度
广东紧紧围绕实现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关于“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目标积极作为,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其中在降碳、减污方面,广东以人力、物力、财力的全方位投入,将水污染治理及空气污染治理推上新高度。
近年来,广东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经过持续整治,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图为西坑水库碧水绕青山。邓晓愉 / 摄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鲁修禄介绍,近5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累计投入近7500亿元补上历史欠账,以超常规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其次是层次更深了,既要做到更高的环境质量指标水平,更要做到常态化下,正常常规管控下就能实现这些指标;此外,广东污染防治的领域更广,且要求更高了。
广东的治污实践也体现在一系列的数据中。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官网中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空气质量方面,今年1—9月,全省优良天数比例(AQI达标率)为91.0%;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19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
水污染治理方面:今年1—9月,全省各地级以上市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源(89个)水质达标率为100%,县级行政单位及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城镇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77个)水质达标率为100%;全省149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Ⅰ—Ⅲ类)为89.9%,无劣Ⅴ类断面。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各级干支流共614条。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人口激增导致污染严重。近年来,广东通过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持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水环境质量实现重大改善,茅洲河、练江等由污染典型变为治污典范。
打造北部生态示范区
除了降碳、减污,“扩绿”也是生态广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的重要举措。
近日,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到韶关市调研时表示,要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北部生态发展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推进南岭国家公园建设,优先保护北部生态发展区源头水质,加强大江大河上游和重点水库水质保护,筑牢北部生态屏障。
在广东最北端的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广东最大片的原始森林便坐落在此,茂密的森林及丰富的植被不仅涵养了丰富的水源,更造就了一个天然氧吧,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据统计,当前韶关林木覆盖率为74.95%,有575种陆生野生动物、2686种野生植物。
今年11月,韶关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作为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北部生态发展区,十年来,韶关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准绳,不断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路径。
在生态修复方面,韶关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采用“耐贫瘠树种+经济树种”搭配种植模式,探索“治石+治贫”相结合的生态经济型治理路子,创新石漠化区域综合治理模式,实现“治石富民”。
不仅如此,韶关从精准作业、精准管理和精准监测三大方面出发,“整治提升一批、转型升级一批、生态修复一批”遗留矿山,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示范修复工程“样板”。
如今,韶关已形成了“特色经济林基地、竹木精深加工林下经济、森林生态旅游”四大产业发展格局,不断走出生态与产业双赢之路,奏响了点“绿”成“金”的森林乐章。
作者:王际娣
编辑:潘圆圆 签发审核:潘圆圆
加强预警、开展普查,亳州防控外来物种
安徽省亳州市把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与外来入侵物种监测、普查、防治工作相结合,促进生态...(32195)人阅读时间:2023-02-28全国多地加快推进森林城市建设 让市民“
12月初,一股冷空气自北而南扫过山川草木。在江苏连云港东海县,西双湖国家湿地公园内,水...(49976)人阅读时间:2022-12-19这场演练很重要,浙江组织开展钱塘江流
近日,2022年钱塘江流域突发水环境事件(富阳段)应急演练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银湖街道高...(49401)人阅读时间:2022-12-19市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安徽天长黑臭水
以前小区旁的臭水河经过清淤治理,如今变成了风景河,大伙儿散步休闲再甭捂着鼻子啦。1...(51972)人阅读时间:2022-12-16蠡县分类施策治理农村黑臭水体,17个点
这就是五支渠,这条渠的水原来是镇污水处理厂的尾水,由于河道窄,两边都是垃圾,河底都...(45795)人阅读时间: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