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备受瞩目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届会议第二阶段会议中国角,安吉小鲵亮相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湖州市的宣传片,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参会者驻足。
作为濒危物种,安吉小鲵能够在国际舞台一展风采,离不开一群人的默默守护。
安吉小鲵保护队队长汪贤挺在浙江省龙王山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年头,已经久到需要他想好一会儿才捋清楚。
每隔一段时间,汪贤挺都会准时发一条“进山,失联一天,有事请留言”的朋友圈,巡山对于他来说,已经是刻在骨子里的习惯。
“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待久了,就会想念山里的漫天繁星,大山的夜晚看似静谧,实际上可热闹啦,有无数‘小精灵’与我们为伴。”汪贤挺说。
而那座山里,最让他记挂的,还是位于顶峰的千亩田湿地;千亩田湿地里,有保护区名字的来源——安吉小鲵。
零下20℃的守护
又是一个冬天,龙王山的雪如期而至。
雪花簇簇落下,大山收起了春夏季节的热闹蓬勃,开始变得安静起来。氤氲寒冷的水气笼罩着海拔1350米的千亩田湿地,几棵古樱花树正酝酿着来年春天的花苞,这个宛如仙境的地方是安吉小鲵的栖息地,也是保护区核心区所在地。
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千亩田湿地。汪贤挺摄
安吉小鲵是我国特有物种,1992年被发现于千亩田湿地;2004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入世界十大极度濒危两栖动物;2021年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它有多濒危?最严峻时,野外能监测到的安吉小鲵成体仅200余条,珍稀程度不亚于大熊猫。
它也很“胆小”。大多数时候,安吉小鲵都藏在泥炭藓下面,一旦找到一个舒服的地方,就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一动不动,十分呆萌。
它还很特殊。一般动物的繁殖期都在万物复苏的春夏季节,可安吉小鲵却偏偏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爬出来产卵。“这与冬季天敌较少有关,它个头小又不爱动,是捕食者最喜欢的食物。”汪贤挺告诉记者。
安吉小鲵。受访者供图
正因如此,每到繁殖季,安吉小鲵保护队在冰天雪地里的守护都十分艰难。由于皮肤有辅助呼吸功能,安吉小鲵对周边环境非常敏感,保护队需要每天对湿地的水、空气、温度进行监测。
有一年,山里气温降到了零下20°C,还下着淅淅沥沥的冻雨,南方的湿冷威力极大,尽管穿着雨衣,队员们进山不一会就被冻透,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脚没有知觉。但他们仍然坚持扒开白雪和枯草,查看安吉小鲵的繁殖情况。
“挪开水坑上的冰,你会看到坑水碧绿,清澈见底,一对对螺旋状的卵袋沉在坑底,每对卵袋里面都安静地躺着约60-90个小卵粒。这时候会感觉,再冷也值了。”汪贤挺说。
之所以要重点监测繁殖期尤其是繁殖期后出生的安吉小鲵,是因为队员们要及时将后期密集或受威胁的卵袋采集回去进行人工培育。否则,这些后出生的安吉小鲵就会面临一个噩梦般的“童年”。
为它们申请专利
保护队俞立鹏,被称为“小鲵爸爸”。2006年,俞立鹏开始尝试对安吉小鲵进行人工繁育。繁育之路一波三折,没有经验可借鉴,只能靠独立摸索,在过程中边研究边总结。
最开始,俞立鹏将采集回来的卵袋放在一个大盒子里,安吉小鲵孵化出来后长成幼体。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了蹊跷:“盒子小鲵怎么越来越少了?”
经过24小时不间断观察后,俞立鹏终于找到了原因,安吉小鲵有一个“恶习”——自相残杀。
“相残分为互相撕咬和吞吃两种情况。安吉小鲵幼体待在一起,因为野外冬季食物匮乏,大个体就会以小个体为食,以保证整个种群的存活率。这听起来很残忍,却是自然进化的法则。”俞立鹏说。
发现了这一习性后,俞立鹏便将它们分开在每个独立的盒子中进行繁育。不过,波折并没有结束,2018年,保育室又发生了一件悬案:一夜之间,有几十条小鲵从盒子里“消失”。
俞立鹏百思不得其解。后来通过室内安装的红外视频,才找出真相:由于盒子没有加盖,山间的老鼠溜进来把小鲵给吃了。“哎呀,都长出手脚了,有那么大了。”采访中,每一个聊起这件事的队员们语气里都充满了心痛自责。
如何让安吉小鲵安稳度过本就磨难重重的“童年”?2016年,从武汉大学硕士毕业加入保护队的郎泽东和大家一起探索出了一个新方法。
现在走进保育室,可以看到一个大玻璃缸,里面用筛网隔成了300个25厘米长,12厘米宽的小格子。“玻璃缸的单间设计可以有效阻止它们互食以及避免天敌捕食,同时能够实现半自动化投喂和换水。”郎泽东说,这一繁育装置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之前喂养幼年小鲵的艰辛程度不亚于照料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现在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安吉小鲵的繁育缸。受访者供图
去吧,回到自然中去
安吉小鲵在保护队的精心呵护下终于能平安长大,一条成体小鲵,身长能达到16厘米,深褐色的皮肤亮晶晶,张开的手指软萌萌。
不过,对于这一“山野精灵”来说,它最终的归宿仍是大自然,在龙王山雾蒙蒙的湿气里,在千亩田湿地数万年形成的泥炭藓下。
“不管人把它们照顾的多好,长大之后,它总是想往外爬,大自然仿佛对它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感召力。”汪贤挺说。
为了提高安吉小鲵回归自然的生存率,保护队在生态池人工模拟野外环境,培育水生浮游生物为幼体供应食物,在幼体进入亚成体后提供蚂蚁、蚯蚓等活体昆虫,等安吉小鲵亚成体学会捕食后再正式放归野外。
从2010年开始,保护队联合浙江省自然博物院,把人工保育的安吉小鲵亚成体放归自然。如今,已经有1500多条安吉小鲵回归山林。现在,安吉小鲵的野外存活率已经由5%提升到了70%。安吉小鲵保护队也因多年坚守深山保护濒危物种的事迹获得了“2020-2021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
安吉小鲵放归自然。受访者供图
“像龙王山这样的面积,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前所未有的。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尽可能给安吉小鲵提供最原生态的生长环境。”保护队的初心十分纯粹。
虽然升级为国家级保护区后,龙王山的生态保护得越来越好,但长年陪伴安吉小鲵的队员们说,未来仍有难关要过。
在龙王山的十几年里,汪贤挺眼看着千亩田湿地的面积一点点缩小,湿地边缘松软的地面逐渐变硬,灌木不断侵入,安吉小鲵的生存空间正在逐渐压缩。
1979年—2017年的卫星遥感影像对比证实了汪贤挺的忧虑。近年来,通过与各大高校进行科研合作,专家分析湿地面积逐渐缩小的原因大概率是全球气候变暖,湿地水分蒸发加速导致。
“我们的安吉小鲵虽然珍稀程度跟大熊猫一样,但它长得不讨喜,灰溜溜地,呆呆地。”汪贤挺笑着说:“但在保护队心里,每一只安吉小鲵都是宝贝。下一步,我们会继续跟院校联合开展科研工作,让安吉小鲵栖息地得到最大程度保护。”
作者:中环报记者王珊
编辑:潘圆圆 签发审核:石明
落实二十大精神我们怎么干|宿迁市生态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绿色发展,促...(53553)人阅读时间:2022-12-16七娘山上首次记录到小灵猫 系国家一级重
深圳特区报记者从广东省深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获悉,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及相关单位...(34365)人阅读时间:2022-12-08中国古老农耕文明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吸
1909年春天,美国土壤物理学家富兰克林海勒姆金带着对美国人口激增、边疆关闭、土地肥力大...(35689)人阅读时间:2022-12-08亲水观鸟深呼吸 赏花徒步可露营——湿地
沙洲氤氲、河湖纵横、候鸟齐飞、苇荡摇曳海滨湿地、湖泊湿地以及城市公园湿地越来越受到...(53652)人阅读时间:2022-12-08深挖潜力催热露营经济
近段时间,露营话题热度不减。从围炉煮茶到户外看球,露营休闲的新场景、新话题层出不穷...(52595)人阅读时间:202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