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商务部等17部门发布了《关于搞活汽车流通 扩大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在今天上午举行的国务院例行政策吹风会上,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指出,《若干措施》中的6方面、12条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着眼破除一些长期制约汽车流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巩固汽车消费回稳态势,促进汽车市场转型升级,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拉动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量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放宽汽车限购等促进汽车消费的系列措施。5月,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完善二手车交易登记规定等措施。此次,《若干措施》的出台正是对国务院稳定增加汽车消费相关政策措施的细化落实。
在拉动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量方面,《若干措施》提出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要求各地区不得设定本地新能源汽车车型备案目录等。同时,提出研究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政策到期后延期问题。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带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快速提升。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满意度已经追平了传统燃油汽车。截至今年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000万辆。
“今年以来,受疫情多点散发等因素影响,汽车产业发展受到了一定冲击,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是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保障产业平稳运行的有效途径。”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负责人郭守刚表示。
郭守刚介绍说,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推广规模,持续提升产品供给质量,积极营造良好使用环境。
针对《若干措施》提出的,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促进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使用的措施,郭守刚表示,农村地区具有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天然优势条件,扩大新能源汽车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能够提升农村交通的安全水平,带动路网、电网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
全国范围取消二手车迁入限制
二手车是汽车全生命周期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据了解,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超过3亿辆,位居全球第一。
《若干措施》要求,各地区严格落实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自2022年8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取消对符合国五排放标准的小型非营运二手车的迁入限制,促进二手车自由流通,便利企业跨区域经营,方便群众异地买卖二手车。
“我们在系统梳理、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全面发展二手车流通的系列举措,希望彻底打通二手车流通的堵点难点,让二手车逐步像新车一样,规范交易、自由流通、放心消费。”盛秋平说。
盛秋平介绍说,企业经销模式是国际成熟二手车市场的流通主渠道,占比约为70%。然而,我国二手车市场以“经纪+个人”模式为主,行业“小散弱”问题突出。
“为此,《若干措施》要求取消对开展二手车经销的不合理限制,明确登记注册住所和经营场所在二手车交易市场以外的企业可以开展二手车销售业务。”盛秋平表示。
根据有关机构的分析,目前我国二手车在流向上总体呈现由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流动这样一个区域特征,车辆均价在6万元左右。全面取消限迁政策以后,二手车将进一步实现全国自由流通,极大丰富汽车产品供给,提升供需适配性,更好满足汽车消费需求,让更多家庭实现汽车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促进汽车领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盛秋平表示,《若干措施》聚焦绿色低碳循环,不仅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也支持完善报废机动车回收利用体系,从汽车销售和报废更新前后两端,引导汽车市场加快绿色转型升级。
在新能源车使用领域,充电便捷和充电安全一直是广大车主关心的问题。对此,《若干措施》也提出,要加快推进充电设施建设,提高充电使用便利性。同时,引导充电桩运营企业适当下调充电服务费,降低车辆使用成本。
对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负责人张雁表示,今年1~5月,我国各地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增设充电桩8940个,而对于新建居住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严格落实100%配建充电设施或者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的规定。
而在报废机动车回收利用方面,《若干措施》鼓励各地综合运用经济、技术等手段推动老旧车辆退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开展汽车以旧换新。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获得报废机动车回收资质。
如今,随着我国汽车市场逐步发展成熟,汽车报废更新越来越普遍。如何聚焦绿色低碳循环,完善报废机动车回收利用体系也是汽车行业关心的问题之一。
对此,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也表示,畅通汽车报废回收的渠道,促进汽车报废更新,不仅可以释放出大量的汽车消费空间,同时对于加强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若干措施》提出了鼓励老旧车辆淘汰更新,完善报废机动车回收利用体系两方面的支持政策。例如,支持先进企业进入回收利用体系,延长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资质重新认定的过渡期,加大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建设项目用地支持力度等。”徐兴锋说。
作者:中环报记者吕望舒
编辑:潘圆圆 签发审核:石明
北京大学聂洋:为何要建立低碳生活方式
碳排放的两个主要场域是生产和生活。现有的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侧重于对低碳生产方式的考核...(42119)人阅读时间:2022-07-06“双碳”理念持续深化 前6个月绿债发行
今年以来,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快速发展。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绿色债券发行...(56258)人阅读时间:2022-07-05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煤炭要革命,但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处于主要位置,但也成为二氧化碳...(32382)人阅读时间:2022-07-0510年再植树700亿棵!看森林“碳库”如何
减碳与发展,要二选一吗?迈向碳中和,生活中还会有哪些新鲜事发生? 想知道答案吗?一起...(54266)人阅读时间:2022-07-05“迈向碳中和 湾区少年行”2022年度活动
北京和粤港澳三地嘉宾线上线下出席迈向碳中和 湾区少年行活动简介会。活动组委会供图 (庆...(56333)人阅读时间:2022-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