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新闻网_环境科技宣传专业委员会

当前位置:

从“水问题”到“水亮点”,一泓清泉成金华“金名片”

时间:2022-07-05 12:38人气:来源: 中国环境APP

一架彩虹飞两岸,满湖烟波收眼底。在浙江省浦江县,翠湖公园是一个网红打卡地,更是市民日常嬉戏、散步、休闲的胜地。

翠湖位于浦阳江西部最上游,是浦阳江浦江段最宽的江面。然而,这里一度是远近有名的“臭水塘”。“那时浦阳江被称作‘牛奶河’‘彩色河’”“翠湖里面都是垃圾,甚至还有死鸡死羊”……翠湖不“翠”,成为沿岸市民挥之不去的伤痛。

2013年5月6日下午,一个闷热雨天,对浦江而言,注定要留下不寻常的一笔。浦江县政府大会议室内,省、市、县三级党政领导齐聚,浦阳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大会召开,标志着金华治水在全省打响“第一枪”。

当天的金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记者采写的《浦江投入巨资整治水环境》,为这次影响金华乃至浙江的重要会议留下历史记录。在此之后,无数个不眠之夜,金华治水人始终坚守“上游”职责,护好一江清水。

如今,在八婺大地,好水早已不是“盆景”,而是随处可见的“风景”。经过9年多治水接力,金华连续7年夺得“大禹鼎”,捧回全省治水最高的金鼎荣誉,江河湖泊塘库水质全面提升,提升浙中大花园颜值,让金华人的幸福与水联结在一起。

破和立

水,是金华的城市符号,因地处钱塘江、瓯江、椒江、曹娥江“四江之源”,这里曾舟楫往来,因水而兴。碧波、远山、蓝天、游船……身处金华江畔,既能感受到江的壮丽,又能品味到水的灵动。

然而10年前,这里却是金华人难以启齿的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水环境付出沉痛代价:2012年,全市地表水断面1/3为劣Ⅴ类,1/3接近劣Ⅴ类,只有1/3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很多人悲观地认为,水清岸美鱼虾肥的儿时记忆难再寻。

当金华市委、市政府提出“一年灭黑臭、两年提水质、三年可游泳”目标时,干部群众激动之余暗自疑虑:“3年真能把污染了几十年的水治好?”这样的怀疑不无根据:从水环境治理的实践看,德国莱茵河治理前后花了30年,不少河流治理耗时之久与之相仿;从省里确定的目标看,总的步骤是“三五七、三步走”,实现“可游泳”的期限是7年。

在很多人将信将疑时,金华已将治水目标进一步细化,治水目标由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向全市人民公开承诺。伴随浩荡江水流逝的是3200多个为水而战的日日夜夜,非同寻常的历史跨越也正发生在由浊到清的江水里。

回到浦阳江,当时已是钱塘江流域污染最严重的支流。沿岸居民甚至多年不敢开窗户。据《2012年浙江省环境状况公报》,浦阳江浦江段劣类水域占河段总长度的65.3%。

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注定不可持续。再不向水污染宣战,还待何时?

2013年,浦江打出行业整治、河道清淤、截污纳管等治水组合拳,关停水晶加工户2万余家。

2014年决战“清三河”“灭黑臭”,2015年打响“源头治理攻坚战”,2016年“清淤泥、防反弹”,2017年全域小微水体剿劣V并开展浙中生态廊道建设,2018年全域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2019年“河长制”提档升级……治水路漫漫,金华孜孜求索,持续与水污染“较真”“较劲”。

针对高污染行业,金华大力关停、淘汰、提升铅酸蓄电池、电镀、造纸、印染等六大重污染高耗能行业企业。各县(市、区)以区块特色行业为重点,深入推进“低小散”整治。

针对生产、生活污水,金华在农村建设生态洗衣房,杜绝河塘洗衣破坏水质;在全市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加快补齐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短板。

并且,在常态护水机制方面,金华制定《金华市水环境保护条例》,为水污染架起“高压线”;推行河长制,为地表水织就“保护网”;实施全流域上下游水质生态补偿机制,构造治水“命运共同体”。2020年,金华“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获国务院正向激励,成为浙江唯一获此殊荣的设区市。

壮士断腕荡污浊,重整河山织锦绣。金华在“破”与“立”的平衡间积极寻求发展与环保的双赢,一系列举措逐渐显露成效,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重现。2021年,全市地表水断面保持100%达标,城市水质指数改善幅度、位次提升排名均居全省首位。

一盘棋

择一晴好天气,俯瞰金华市婺城区沙畈水库,碧波如洗、水鸟翩跹。这座金华市民的“大水缸”,犹如翡翠一般,镶嵌在蓝天与群峰之间。

“大水缸”出好水。去年5月,一款产自沙畈水库的矿泉水“出圈”。因水质呈低钠、天然弱碱性,且含偏硅酸、钾等多种矿物元素,口感柔和清甜,受到市场热捧,两个多月销售额近600万元。眼下,金华市民都能喝上源头来自沙畈水库的“矿泉水”。

现在每天都能喝到的好水,却是金华人曾经的期盼。金华地处南方丰水地区,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也存在季节性、区域性缺水问题。改革开放后,金华市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产生活用水和供水矛盾也日益凸显。那时,市区市民喝的还是老自来水厂加工的东阳江水,量不大,一到枯水季,得向东阳横锦水库“讨水喝”。但110多公里的空间距离,加上沿线用水和水体污染,市区依旧未停止“喊渴”。

新建水库势在必行。很快,沙畈水库筹建领导小组和沙畈水库工程指挥部成立。1991年提出建设方案,1992年破土动工,1997年底工程基本建成,2001年1月水库通过竣工验收。如今,只要拧开水龙头,就能喝到优质沙畈水。

建好“大水缸”只是第一步,护好“大水缸”却是一场长跑。2010年,金华启动首轮功能区生态补偿,功能区涵盖沙畈、金兰、九峰、安地等4座中型水库(总库容约3.5亿立方米)所有集雨面积(85.6万亩),涉及婺城区、金华开发区、武义县、丽水遂昌县辖区的12个乡(镇),62个行政村(自然村),总人口约3.7万人。

10多年间,真金白银投入超7亿元,“大水缸”保护措施明显加强。

如今,只要走进功能区,就能看到绵延的隔离设施。目前,金华已在功能区4个水库库面建设物理隔离设施50余公里,有条件的地方还增设生物隔离带,实现封闭式管理。而在水库周边,还“隐藏”着高清监控探头和高音喇叭,帮助及时发现违规钓鱼等可能危害饮水安全的行为。

此外,2016年以来,功能区完成人工造林5879亩,建设生态公厕70座,森林覆盖率超过88%;完成规模养殖场、采沙场整治。2013年8月,沙畈乡所有行政村,以及琅琊镇新兰村、妙康里村、岳村等功能区范围内的锯板厂开始关闭。功能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全面关停、搬迁、拆除。

借助这些一揽子保护措施,功能区“大水缸”水质稳定改善。根据生态环境部门提供的水质监测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市8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II类以上水质。其中,涵盖沙畈水库的沙金兰区域“一枝独秀”,水质连续6年保持在I类。

共富路

清晨时分,漫步在金华市区三江六岸的游步道上,秀美风光让人心旷神怡。怡人风光带来了生态红利,铺就了金华盘活水资源、做好水文章的共富之路。

近年来,在一条治水主线的带动下,散落在金华沿江各处的资源,如同一块块璞玉被挖掘出来、利用起来。一大批村落通过治水改善环境,从过去的“脏臭村”“垃圾村”嬗变为风景秀丽的旅游村,依托绿水青山发展休闲旅游服务产业;一大批项目通过产业论证评估,从以往的“低小散”“无特色”,焕发出强大新动力,凭借绿色发展集聚产业转型新动能……行走在金华生态建设新路上,河流清清、绿意盎然、产业合理、百姓获益。

去年,兰溪市衢江等11条河湖获评浙江美丽河湖。“美丽河湖创建,改善了水环境质量,扮靓了我们家门口的环境。”兰溪市游埠镇伍家圩村村民张小林说,现在衢江(兰溪段)已成村民欣赏江景的“打卡点”。

如今,美丽的河湖在金华随处可见,多年治水换来了好水质,释放了水能量,点亮了市民幸福,成为金华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动力源之一。

在义乌,依托美丽河湖打造10条旅游精品线,串联112个行政村,辐射300多个村庄,年平均接待游客超50万人,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近亿元。在永康,龙山酷玩小镇、西溪影视小镇、前仓舜耕小镇等地大力发展民宿、影视旅游和特色观光农业等第三产业,开启“旅游+”模式,实现治水效益最大化。在婺城区,借助金兰水库优质水源,琅琊镇山后金村成为冷水茭白特色专业村。

在东阳,湖溪镇以南江湖溪段为依托,将八面来风影视基地、八里湾共享田园、马上桥花厅、雅江小树林、天宝禅寺等一系列景观串联,发展旅游经济。过去一年,仅八里湾共享田园就吸引游客5万人次。共享土灶、稻鳖共生基地、研学基地等项目,助力周边村庄每年增收近百万元。“今年,我们计划创建省级县域风貌样板区,依托南江湖溪段打造南江山水生态线、镇北田园观光线、镇中特色文化线等三条精品线。”湖溪镇党委书记唐有新说。

下一步,金华将以“浙中生态廊道”建设为依托,结合“浙中诗路”构建、美丽城镇和乡村振兴建设,辐射全域构建“浙中锦绣生态廊道、婺水流金八咏华章”八婺浙中水乡网,共筑金义都市区诗意水岸家园,预计创建10条特色主题廊道、35条美丽河湖、50个“水美乡镇”,持续激活水动力、发展水经济。

作者:中环报记者朱智翔 通讯员张帅 刘小刚 俞萍

编辑:潘圆圆 签发审核: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