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新闻网_环境科技宣传专业委员会

当前位置:

嘉峪关市委书记雷思维:坚持生态立市战略 建设西部明星城市

时间:2022-10-13 14:35人气:来源: 中国环境报

嘉峪关市委书记雷思维:坚持生态立市战略 建设西部明星城市

甘肃省嘉峪关市位于河西走廊西端,是随着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酒泉钢铁公司”建设而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工业旅游生态城市。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嘉峪关市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不动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发展循环经济,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正朝着“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西部明星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嘉峪关新征程”目标不断迈进。

打造宜居环境,提升绿色幸福指数

近年来,嘉峪关市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原则,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民生工作的重点,让嘉峪关成为“一江碧水穿城过,半城草木半城湖”的戈壁明珠。

高品位规划建设城市。突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合理布局城市空间,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严守城市规划硬约束,在全省率先将城市风貌规划与色彩规划相结合,注重历史文脉深度延续,实现了城市布局规范工整、城市面貌和谐统一。截至目前,先后编制完成《嘉峪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嘉峪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调整完善方案》,完善了中心城区城市风貌、城市色彩、公共服务设施等专项规划,《嘉峪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三个乡镇村庄规划暨村庄旅游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

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坚持以人为本、以绿为基、以水为脉、以文为魂,科学编制绿地系统规划,依法划定城市绿线、蓝线,连续27年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绿化年”活动,累计投入近200亿元实施各类生态惠民工程,构筑起绿地公园、道路绿化、街头景观、社区绿化、防护林带、生态公益林等多层次城市生态圈,以优质的生态工程不断满足群众对绿色的渴望,爱绿、植绿、护绿已成为全民共识,融入城市文化基因。

大力倡导深度极限节水。坚持“四水四定”原则,把水库建设与园林绿化、城市规划建设结合起来,先后修建了17座调蓄水库,引水进城、淡季蓄水、旺季用水,以水植绿、以绿润城。累计投入12.8亿元对流经嘉峪关的讨赖河进行综合治理,形成了6.5公里的沿河风情线,讨赖河嘉峪关段成为甘肃省美丽幸福河湖建设首个通过验收的示范河湖。2021年,全市人均水域面积达到23.1平方米,建成区绿地面积2783.67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9.2平方米,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9.54%和40.7%,森林覆盖率达12.56%,城市宜居水平不断提升。

守牢生态底线,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嘉峪关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指示精神,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1年获评全国“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推进快,重点区域大气、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地方”,受到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成为全省首个在生态环境领域获此殊荣的城市。

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近40亿元,先后完成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脱硫脱硝等污染治理项目90多个,达到经济总量增长、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低的目标。2021年优良天数达到312天,PM10年均浓度54μg/m3,PM2.5年均浓度19μg/m3,分别较“十二五”末下降44.9%、36.7%,环境空气质量多年在甘肃省名列前茅。

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实施酒钢焦化酚氰废水达标治理和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生活污水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酒钢集团冶金厂区实现近零排放。再生水全部用于绿化灌溉和生产用水调配,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达到Ⅰ级。饮用水水源地、地表水、地下水水质多年来保持优良,2021年,嘉峪关市北大河(干渠)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排名全国第二。

全力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修复矿山破坏土地261公顷。各类危险废物年处置能力达到41.3万吨,医疗废物收集覆盖率和无害化处理率100%,危险废物规范化考核连续多年A级,土壤环境安全可控。

优化产业结构,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作为资源型工业城市,嘉峪关市始终坚持“三新一高”导向,主动融入甘肃省“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围绕实施“四强”行动要求,紧盯打造长城文化重要标志地、先进制造业要素集聚地、新能源优势转换放大地和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关键点、向西开放通道新节点的“三地两点”功能定位,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全过程,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快工业绿色转型步伐。围绕“强工业”行动延链补链强链,积极培育钢铁、电解铝两条千亿级产业链,核应用、新能源、清洁生产、精细化工、文化旅游、现代农业6条百亿级产业链,新材料、通道物流、数字经济等多条十亿级以上产业链的“2+6+N”产业集群,持续推进产业链扩容提质增效。工业园区提档升级,成功入选40个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名单,连续9年获评省级优秀开发区。202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跃升至2016年的3.5倍。

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紧扣“双碳”目标,抢抓政策机遇,把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依托光照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建设嘉西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完成1GW光伏指标配置,争取配套产业项目资金126亿元,索通公司770兆瓦光伏项目开工建设。嘉峪关市利用充裕的电力调峰资源、先进的局域电网、完善的工业配套基础,通过区域协作、地企合作,加快“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打造电价“洼地”,有力提高招商引资、集聚产业的实力。

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主动融入“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坚持保护优先、开发利用并重,持续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嘉峪关)建设,敦煌研究院嘉峪关长城工作站挂牌运营,长城文化重要标志地“金字招牌”成效凸显。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和“菜篮子”工程,大力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三年倍增行动。狠抓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链建设,谋划实施总投资9900万元的现代农业项目。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累计投入2.13亿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完善制度体系,树牢绿色发展理念

嘉峪关市坚持生态立市战略,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在制度建设方面,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的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科学制定《嘉峪关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并以清单方式明确各级党委(党组)承担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总结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成效经验,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和生态环境监测执法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在体系完善方面,持续加强现代环境治理能力建设,建立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一证式”管理体系。深化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形成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健全市场机制,完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加强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运用。全市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公众教育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增强全民绿色发展意识,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加快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格局。

在服务经济方面,聚焦法治营商环境、诚信体系建设,打造“办事更高效”的政务环境、“企业更满意”的政策环境、“配置更合理”的要素环境、“支撑更有力”的设施环境、“活力更充盈”的产业环境、“关系更优良”的政商环境及“落实更有力”的保障环境“6+1”政策体系实施方案,加快建立政府部门同市场主体对接机制,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容缺受理、不来即享、帮办代办、不见面审批等方式,提高政府服务效能。率先在全省印发“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实施方案和市级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科学制定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和重大项目帮扶清单,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指导帮助企业全流程、全要素做好环境管理,确保项目在稳步推进的同时,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的社会效益。

“十四五”时期,嘉峪关市将始终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按照“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目标任务,坚定不移走内涵式、集约式发展之路,切实保护生态空间,持续优化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建设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现代化城市。

作者系甘肃省嘉峪关市委书记

作者:雷思维

编辑:潘圆圆 签发审核: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