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行动指南,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建设美丽中国寻答案、要方法、找出路。
全面创新理念贯穿于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离不开全面创新。
通过理论创新,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先导。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的事业,不仅推动着理论的发展,也迫切地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党领导人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标志性、创新性、战略性重大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不断丰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理论创新的不断拓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不断深化。
通过制度创新,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制度创新是引领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历史逻辑一脉相承、理论逻辑相互支撑、实践逻辑环环相扣、目标指向一以贯之、重大部署接续递进,充分展现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坚定决心和一贯态度。
通过科技创新,持续加大科技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力度。科技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类科技计划、产业技术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编制出台,在资源环境生态领域部署和实施了一系列科技项目与工程,研究机构科研条件明显改善,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已启动实施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和“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
通过文化创新,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态文化凝缩了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生态智慧和文化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2016年4月,《中国生态文化发展纲要(2016—2020年)》发布,明确了生态文化的思想精髓、总体思路、重点任务、重大行动等,对推动全国生态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国生态文化村、生态文化示范基地、生态文化示范企业的遴选,世界园艺博览会、生态文化高峰论坛、生态文明论坛等文化活动的开展,发挥了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的作用。森林文化、竹文化、茶文化、花文化、生态旅游等生态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
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创新之路
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核心动力。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支撑,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不断推动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融会贯通,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打下坚实的物质文化基础。
在科技创新方面,要构建新时代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一是培育壮大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激发高校、科研院所绿色技术创新活力,充分发挥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对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二是在国家高新区、自创区、经开区等科创园区推进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示范应用,推动绿色技术成果转化见效。三是持续优化绿色技术创新环境。强化绿色技术创新各环节的知识产权保护。争取各类绿色技术创新支持政策在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先行先试。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完善绿色技术创新的金融体系,支持绿色技术创新重大项目和重点任务。
在理论创新方面,要加强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阐释。一是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研究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体系的内容组成、内在逻辑和思想精髓。二是把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加大对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等重点领域的研究。三是加快构建生态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在学界和全社会凝聚起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共识。
在制度创新方面,要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一是完善立法,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工作,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循环节能、生态补偿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加快完善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二是注重制度体系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制度体系的配套和衔接,注重整体效果,防止顾此失彼。各项制度要形成合力,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三是深入推进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注重源头严防,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等基础性、支柱性、总体性的制度体系。注重过程严控,加强约束性、管控性、治理性的制度体系建设。注重损害赔偿,加强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等补偿性的制度体系建设。
在文化创新方面,要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生态文化。一是确立新技术环境下的生态伦理观。在明确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观基础上,倡导负责任的科技创新,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建设性力量。二是加快优质生态文化产品供给。加快建立生态文化空间体系,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遗产。继续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建设一批典型事例和生态文化实践创新基地。三是加强生态文化传播和科普,让生态文化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广泛传播生态文化知识和科学精神,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态文明素养。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作者:钮钦
编辑:潘圆圆 签发审核:杨凡
重庆多举措确保高温期间生态环境安全
近期,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据中国天气统计,截至16日,重庆连续9天气温超4...(49962)人阅读时间:2022-08-22黄石“灰色”变“绿色”,城市更宜居
盛夏时节,蓝天白云下,行走磁湖边,湖光山色,灵气袭人,宛如画中游;穿越黄荆山脉,条...(32899)人阅读时间:2022-08-12中国环境报文章:安徽黟县创建国家生态
近年来,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坚持以迈入高速时代、打造美丽黟县为主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58201)人阅读时间:2022-08-12广西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两法衔接”走深
日前,广西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以下简称两法衔接)机制新闻发...(47710)人阅读时间:2022-08-12入河水污染物总量仍然较大,广东督导推
国考断面攻坚达标,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省委...(53790)人阅读时间:2022-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