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新闻网_环境科技宣传专业委员会

当前位置:

南京探索高标准农田的“生态化”之路

时间:2022-08-01 16:12人气:来源: 中国环境APP

分享至:

“哒哒哒……”伴随着插秧机规律的机械声响,一株株绿色秧苗整齐划一地向另一端延展开来。夏收归仓,夏种即开,眼下正是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阜庄村的夏种大忙时节。除了拖拉机、施肥机等现代化农业机械竞相驰骋,阜庄村也在铺就着一条独特的高标准农田的“生态化”之路。

拧紧农田“水龙头”,污染物近零排放

“以前村里灌溉,要带着水泵,拖着管子在田埂上到处跑。有时候地势低的田块水都漫出来了,地势高的田块还滴水未碰……”阜庄村村委会主任陈先先回忆道。

近年来,随着南京市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多丘陵山地的南京也成了“粮仓”。但如何能让“粮仓”升级成为农民的“聚宝盆”?南京又开始了对高标准生态农田的探索。江宁区汤山街道阜庄村作为全市唯一省试点村,扛起了“探路”高标准生态农田建设的重任。

“生态化是个啥我们说不好,但肯定农产品要优质无公害、村里环境还要好。”和土地打了多年交道的陈先先说道,“农田退水携带大量氮磷营养物质,直接入河造成生态环境污染。以前因为农田经营主体分散,导致各家管各家的‘水’,农业废水很难实现监管。”

为此,阜庄村将散乱分布的低产稻田、菜地等从村民手中统一流转,通过土地平整以及沟渠、路、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路成网、田成方、沟相连、渠相通”。

散乱问题解决了,如何融入“生态理念”?阜庄村利用起村里的低洼地或小河浜,在农田周边建设生态埂、生态沟、生态塘、生态廊道和生态斑块。生态沟外的护坡上再密植上香椿和草坪,用来防止水土流失。

在村民的引导下,中国环境报记者看到农田里的水首先流入生态沟进行净化,随后排入生态塘再净化,原先浑浊的水逐渐变得清澈。不仅如此,田边的泵房将尾水又引入农田灌溉,循环利用养分,基本实现了污染物的近零排放。农田里的水完成了一场“生态漂流”。

“土方法”成妙招,原生态除虫除草

走在阜庄村,几乎看不到施肥场面,那如何防治病虫害?陈先先说了四个字“水淹七军。”

在大多数高标准农田仍采用机器犁地、无人机喷洒药水等方法进行除虫除草时,阜庄高标准生态农田回归原始用起了“水淹”这一“土办法”。

村民告诉中国环境报记者,初春犁地前,稻田中的害虫虫卵和病菌菌核还在“睡觉”,生长的杂草还没有“生育”能力,此时只需开放水阀,便能淹死大多数虫卵和杂草。淹过水后,土壤中陈年杂草种子也会提前发芽生长,在插秧前再“旋”上一遍地,又可以减少一部分杂草,一举多得。

除了“水淹七军”,阜庄村还有“生态制约”。创造性的建立起蜜源植物带,为授粉昆虫提供蜜源,同时为作物害虫的天敌和其他有益昆虫及动物提供栖息地和庇护所,有效防治水稻病虫草害,打造水稻全生育期一次性施肥、不施用化学农药和除草剂、土壤有机质稳步提升的绿色生产模式。

如今,经过综合整治后的高标准生态农田成了种粮人眼中的“香饽饽”。据了解,阜庄村高标准生态农田生产出的无污染绿色生态大米平均售价达10—12元/斤,亩均产量650—700斤,亩均收益较以前翻了两番。

这片“岗上有鹅羊,坡中栽果桑,冲谷稻花香,沟塘鱼虾漾”的生态农田正在成为引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作者:关欣悦 赵彤 张健

编辑:潘圆圆 签发审核:杨凡